农场沼气工程项目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项目投资,拟定资金筹措方案;进行财务评价和风险分析,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结论与建议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三沼”综合利用条件较好,项目工艺成熟、可行,有能力做好资金筹措,财务上可行、社会与生态效益良好。 项目建设是紧迫、必要、可行的。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 1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程咨询中心 Page 5 of6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 11 指 标 单 位 数量 备 注 1 猪场规模 近年平均规模 头 4500 年均出栏 万头 设计存栏规模 头 5000 平均粪污总量 (按平均存栏,下同 ) 万 t 2 装置规模 厌氧反应器总容积 m3 460 沼气产量 m3/d 956 装置产气率 m3/m3178。 d 平均有机负荷 Kg COD/m3178。 d 3 产品规模 沼气燃气销售 万 m3/a 沼渣 肥 t/a 1818 4 总占地面积 m2 3240 5 新增总投资 万元 185 新增固定资产总投资 万元 新增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6 资金筹措方案 申请 专项资金 万元 120 自筹 万元 7 全厂定员总计 人 2 固定人员 人 2 临时人员 人 1 8 年总成本 万元 58 第三年 9 年销售收入 万元 84 第三年 10 年利润总额 万元 19 第三年 11 投资回收期 (所得 税后 ) 年 12 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程咨询中心 Page 6 of67 2 项目背景 国内沼气工程发展现状 我国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的发展始于上世纪 70 年代。 由于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农村能源的短缺,上海虹桥养殖场率先将户用小型沼气池技术移植到 5O m3的沼气池中,利用鸡粪做原料,进行沼气生产。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沼气工程由单一的户用沼气发展延伸到大中型沼气技术,工程技术也由效能低的传统池(小型水压式沼气池)发展到高效的厌氧装置系统。 90 年代以后,集约化养殖场快速发展,畜禽 粪便和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同时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有机肥料市场越来越广阔,北京、上海、江苏、四川等地将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广泛用于畜禽粪尿处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此后,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目的开始从单纯获取能源转向了以治理环境为主,同时有效地综合利用所产的沼气、沼渣和沼液,并形成了各种沼气工程模式。 截至 2020 年底,全国已建成畜禽养殖业大中型沼气工程 2671 处,总池容 286 万 m3,年产沼气 17619万 m3。 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技术基础是厌氧消化。 厌氧消化是指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被多种生理类群的 微生物分解发酵,最终生成沼气的过程。 厌氧消化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⑪ 消化过程中无需供氧,可以节省供氧所需的设备和动力消耗,整体运行费用低; ⑫ 资源化利用、产生沼气,可以回收污染物中贮存的能量和肥料,回收率利用率超过 80%; ⑬ 产生的污泥量较少,可减低污泥处置费用; ⑭ 厌氧消化对某些难降解物质和有毒的有机物具有独特的降解能力,可转化、去除低浓度有毒物质。 厌氧消化依靠微生物的活动将有机物转化成甲烷,其能量转换效率高达 87%,是其它能量转换方式所难以达到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程咨询中心 Page 7 of67 项目的提出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为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 [2020]1 号)文件精神,农业部提出,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加大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大力推广、应用节约型的沼气综合利用等十大节约型技术,推进节约型农业发展。 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因地制宜地推广种养业清洁生产技术,引导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管理是兵团畜牧业发展的方向。 截至 2020 年末,全兵团建有养殖小区 500 多个,养殖大户 5000 多个,其中Ⅰ级以上的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超过 120 处。 兵团非常重视沼气工程建设,《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鼓励发展适合职工需求的清洁能源,并完成了《兵团农村(农牧团场) 能源建设规划》。 截至 2020 年末,全兵团户用沼气推广已达 万户。 2020 年兵团开始申报大中型沼气工程,目前农二师 30团集约化牛场大型沼气工程即将投产,农八师 142 团集约化猪场和农一师 3团集约化猪场大型沼气工程正在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但是,由于兵团缺乏财政补贴能力,养殖企业又普遍利薄,沼气工程更多体现的是间接效益、生态效益,自我发展难度大。 只有得到国家更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程咨询中心 Page 8 of67 的支持,才能尽快达到国家到 2020 年所有集约化养殖场全部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处理畜禽粪尿的目标。 农场 2020 年就提出建设集约化猪场大中型沼气综合利 用工程,由于申报时间已过,项目未能申报。 2020 年,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国家加大了对沼气工程等农村能源工程的建设步伐,为农场万头商品猪场粪便污染治理带来了机遇。 本项目建设可改善猪场环境污染、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农场“天康”放心肉基地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农工增收、农场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⑪是有效解决猪场粪尿污染,改善项目区环境卫生条件的需要 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对提供畜禽产品、提高畜牧业效益、改善农场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且集中的畜禽粪便和污水,这些 粪尿排泄物及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致病菌、虫卵等污染物,对周边区域水质、空气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对环境、对居民生命健康带来新的威胁。 农场猪场粪便和冲洗废水未经任何处理,收集后排入集粪池,经自然渗漏晾晒后由农场农工拉走,不收取任何费用。 目前的处理方式对地下水带来严重的污染,同时产生恶臭,成为滋生蚊蝇细菌繁殖和疾病传播的源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附近周围的环境。 由于污染严重,昌吉州环保部门已正式要求征收猪场排污费和罚款。 因此,以沼气工程为纽带利用,厌氧发酵技术对规模猪场粪污进行处理和综合利用后排放,对避免排 污罚款、减少猪场污染、改善周边的环境卫生条件、提高当地居民的健康水平,减少人畜共患病危险,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畜牧养殖综合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程咨询中心 Page 9 of67 的意义。 ⑫符合国家和兵团的产业政策,是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及兵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今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指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沼气工程是集约化养殖场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改善职工生产 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农村环境优良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兵团已经把其列为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的重要内容。 沼气工程的建设能促使职工素质全面提高,实现场风文明,将对促进兵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农场万头商品猪生产基地是由国家资金投资建设的,是乌鲁木齐、昌吉州最重要的生猪生产和供应基地。 通过沼气工程建设,可进一步促进农场集约化猪场的发展,带动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绿色食品基地建 设,最终达到以产业化促进新农场建设的目的。 ⑬是发展农场生态农业的需要,项目建设有助于提高养殖行业效益、农场增效、企业增收,促进畜牧业发展 沼气工程技术在减少畜禽粪便污染,消除动物疫病发生和蔓延潜在威胁的同时,为 农业生产 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有机肥源,把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起来,减少农业生产对化学肥料的依赖,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沼气工程产生的 沼液、沼渣是优质、高效、无污染的有机肥料,可用于基肥、追肥、叶面肥和浸种,起到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抗病能力的作用。 长期施用沼渣肥,一是可以降低种植成本,改 良土壤,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程咨询中心 Page 10 of67 替代部分化肥和农药;二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特别是对于蔬菜和水果,口感、外观、耐贮等商品性状也大为改善,售价会有所提高;三是符合绿色、有机食品的要求。 农场总播种面积为 万亩,其中蔬菜面积 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 52%,是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的蔬菜供应基地。 按照农场“十一五”规划,到 2020 年,建成 4 万亩酱用番茄基地,实现番茄总产 30 万 t;建成 万亩优质酿酒葡萄基地,总产 3 万 t;建设优质畜产品基地,畜牧存栏 万头(只),肉产品产量 5200t。 通过沼液和沼渣的综合利用,可以带动生态养 殖业和高效、无公害绿色食品的发展, 为农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对于农场畜牧业发展、企业增效、职工增收,促进农区畜牧业、农场农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农场基本情况 农场成立于 1958 年,原属地方农场, 1978 年划入兵团农六师,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综合经营的国有农牧团场。 农场 2020 年播种面积 万亩,其中:蔬菜面积 万亩,总产 万 t;制种玉米 万亩,总产 万 t;葡萄 1 万亩,总产 7547t;小麦 万亩,总产 ;其他面积 万亩。 2020 年全场实现生产总值 10850 万元,比 2020 年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 7573 万元,增长 %;第二产业 1457 万元,增长 %;第三产业 1820 万元,增长 %。 2020 年农场实现利润 706 万元,资产负债率为 74%。 全场总人口 11640 人,其中:职工总数 4368 人。 实现人均收入 4077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程咨询中心 Page 11 of67 元,职均收入 12600 元(含庭院经济)。 农场畜牧业发展现状及规划 截至 2020 年,全场牲畜存栏头数 41800 头(只),比上年增长 %,其中 猪存栏 14600 头,牛存栏 3600 头,羊存栏 23600 只。 肉类总量 2953t,牛奶 6970t,禽蛋 641t。 在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场基础设施建设每年以 15- 20%的速度递增,为农场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场现有圈舍总数 793栋,总建筑面积 64336m3。 农场在 12 连、 13 连新建的养殖小区已初具规模,2020 年计划在 8 连、 11 连建成 2 个养殖小区。 农场畜牧业发展正成为农工增收、团场增效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绿色生产基地的重要保障。 “十一五”期间,为保持农场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按照扶龙头 、建基地、抓大户和养殖小区建设,实施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实现“百连万畜、千户千头、户户养畜”。 计划实施 优质畜产品基地,到 2020 年末,使畜牧存栏 万头(只),肉产品产量 5200t。 猪场现状及发展前景 农场规模化养猪场始建于 1996 年,是按照现代化养猪新工艺和工厂化生产的要求设计,以繁殖父母代种猪、兼营育肥商品猪相结合的种猪场。 现有管理技术人员 6 人,有多年从事养猪生产实践的经验,技术人员中本科学历的占 90%以上;有饲养人员 24 人。 猪场占地面积 40 亩,总投资 780 万元。 由服 务区、生产区、排污区三部分组成。 生产区共建猪舍 13 栋,总建筑面积为 7551m2,配套有标准的猪栏、供水、供电、采暖、排污和消毒防疫等设施,设计存栏可达 5000 头;服务区建筑面积 1523 m2。 排污区位于猪场以北、围墙外。 猪场饲养生产母猪 600 头,后备母猪 200 头,种公猪 30 头,以生产纯种的长白和大约克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程咨询中心 Page 12 of67 猪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