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额平均每亩 220 立方米计算,项目区内 1 万亩农田需水量为 220万立方米,加上项目区内人畜饮用、工副业加工等用水量 万立方米,共需用水量 万立方米。 根据上述计算可知,在多年平均和 P=50%、 75%条件下,地下水可利用分别为 万立方米、 万立方米、 万立方米、均能满足项目区内用水需求。 但在 P=75% 的情况下,地下水的富裕量仅为 万立方 米。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日益深入,农村面貌将会有崭新变化,工副业也将会大力发展,农村人畜饮用水和工副业用水也会大大增加,因此虽然地下水年补充量(即可利用量)在设计年可满足要求,还要立足长远,在项目建设上大力推广节水灌溉,进一步开发利用地表水,以使项目区水资源能长期支持项目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项目区水资源量充足,可供利用的水资源量也 可完全满足项目区需要,且有一定的剩余量,以支持项目区的协调、持续发展,因此项目建设不会影响项目区及周边的水资源平衡,整个项目区用水量是有可靠保证的。 第五章 规划设计 一、指导思想 16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 六 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将中低产田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 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公共财政支持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立足项目区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 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主导产业特别是粮 食产业,为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在项目的规划设计上,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规划设计工作,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坚持公开、透明和高起点、高效益原则,实施集中联片,规模开发,实行现场勘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高标准设计拟建项目工程,达到国家规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选项原则 选项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关键一环,为把好选项关, 使项目实施后,能够解决项目区的实际问题,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我们注重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合理利用资源与农业现代化相结合、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农业增效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认真选择开发建设项目,具体原则: 一是大局性原则:着眼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服从全省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安排和工作要求,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和加工增值能力。 一方面要切实承担起打造全省永久粮仓的光荣使命,努力向国家提供更多的商品粮食。 17 另一方面要努力把项目区建成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示范区,为全省 乃至全国起到示范作用。 二是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原则。 坚持按井灌区整体规划,采取 “集中力量,重点投入,连片开发 ”的治理方式,加大规模开发力度,确保治理区域相对集中,力争治理一片,成功一片,致富一片。 三是综合投入合力开发原则。 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引导作用,统筹相关支农涉农资金,形成强大的资金合力。 四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在组织实施高 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中的主导作用,带动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民群众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建设主体,受宜主体、管护主体。 五是突出重点。 兼顾一般原则。 选择水利、农业等以兴利为主的项目,切实解决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同时兼顾科技、林业等项目,切实提高项目区科技水平,增强农民科技意识和科技应用能力,切实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 三、建设标准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成的总体标准应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效益增、 适行好 ,基本实现园田化。 (一)水利措施标准 水利措施是高标准农用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重点,必须高标准实施,通过科学规划灌排工程,合理布局新打机 电井、埋设地下管道、整修排涝沟渠、配套田间桥涵等设施,使项目区达到灌、排、蓄、保、节相结合,灌溉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田间排涝系统设计标准不低于 10 年一遇,主要建筑物防洪设计标准不低于 20年一遇,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 85%,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 机电井 18 项目区新打机电井与原有机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机井定位要靠近路、沟边,井间距离不低于 100 米,单井灌溉面积控制在 50亩以下。 新打机电井做到井、泵、输变电设备、井台、井盖、节水 工程配套齐全。 地下输水管道进水口与水泵出水口之间用固定铁管封闭连接。 为了保证地下水开采供需平衡,井深为 50 米,机井内径 40 厘米,出水量大于每小时 30 吨。 提水机具采用 QS20- 45 型潜水泵。 灌溉形式采用地埋管。 每井必设井台,井台规划 ,采用混凝土现浇。 输变电线路配套 项目区内实现井井通电,低压线采取地埋方式,线沟深度在 1米以上。 在井台附近建设出线桩,出线桩埋于地下 30cm,外露尺寸含箱体 80cm,长宽均为 60cm 以上,箱体正中加钢板门。 变压器按需要配置并建变压器房,规格为 44。 排涝沟渠 项目区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通畅。 排水沟密度和 深度按排水任务确定标准。 排水干沟一般要达到沟底宽 1 米以上,口宽 2 米以上,坡度小于 60176。 ,路边沟达到沟深 米,沟口宽 1 米以上,并有一定坡降。 渠系建筑物 渠系建筑物随灌排工程统一规划,科学布局,满足灌排需要,方便农业生产。 顶畦沟上每 100 米左右修建 1 座农用桥涵,宽度在 4米以上,以适应大型农机具进出和设计排水流量要求。 建筑物一律采用砼石结构,达到美观大方,坚固耐用。 生产桥以平板桥为主,小型排水沟桥采用涵管结构。 桥涵两侧墙采用 砖 砌墙,要高于路面,桥面进行平整硬化,桥涵有建筑护坡。 桥涵设计 19 寿命在 20 年以上。 低压管道输水工 程 管道埋设要做到科学合理,埋设路线通直整齐,纵横成网,距路、沟边 1 米以上,远端出水口离井输入口不超 200 米。 输水管道上设置出水口,出水口相间 30 米。 出水口采用铸铁金属管,高出地面 米以上。 出水口设置保护装置,并涂白和喷涂农开工程标志。 输水管使用 125mm、壁厚 、压力达到 以上的聚乙烯原生管材。 平均每亩埋设管道 6 米,埋深 1 米。 (二)农业措施标准 农业机械化 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在玉米、小麦两大作物主要作业环节上,基本实现机械化,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90%以上。 新购置机三年内出勤率和三年后完好率要在 95%以上。 田间道路 田间道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与乡、村公路连接,路面采用混凝土硬化,支路与主干道相连,支路进行混凝土硬化,保证晴雨通车。 每万亩项目区内机耕路总长度大于 30 公里,硬化道路大于 15公里。 主干道宽不少于 6 米,支路不少于 4 米。 主干道每侧 米路肩,支路每侧 米路肩,路面中弓高于路边 10 厘米以上,路面高出地面 米左右。 路面平整,雨天无积水。 水泥硬化的路面宽度不少于 4 米,厚度不小于 18cm。 (三)林业措施标准 项目区内主要道 路、沟、河两侧,适地、适树进行造林。 主干道一路两沟栽 4 行树,一路一沟栽 2 行,生产小路 1 行树,长度达到宜树长度的 90%以上。 树种主要是杨树,树苗是二年生平茬苗,胸经达到 3cm 以上, 20 21 苗高 4 米以上。 树木栽植后及时涂白,涂白高度 1 米。 树木当年成活率达到 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达到 90%以上,林相整齐。 (四)科技措施标准 每年度推广 2 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是标准化生产,良种良法、综合防治、配方施肥、土壤处理、化学除草等技术。 对基层干部农民技术员受益农户和科技示范户每年度进行 3- 4次先进适用技术和开发政策方面的 培训,使其熟悉有关资金和项目管理方面的要求,更好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五、规划布局 根据上级要求,坚持水、土、田、林、路统一规划,配套治理,把项目区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的园田化格局。 项目区规划设计硬化机耕路 30 公里。 全区实现机井灌溉,打配机井 200眼,修复旧井 6 眼,地埋管 15 公里,地埋线 30 公里,建桥涵 500座,营造农田防护林 500 亩,植杨树 5 万棵。 六、方案对比及最佳方案选定 汝州市 成立了以 市 政府副 市 长 张剑奇 为组长的 20xx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评估论证组,组织农开、财政、水 利、林业、农业、农机、科技、电业等部门的有关领导、专家和技术人员对 20xx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勘测、设计、评估、论证,选定了最佳方案。 (一)农田水利。 以建设旱涝保收田为中心,以兴 修水 利为重点,建设排灌相结合的农田水利系统。 从节水节资 、 安全高效的角度出发,决定实施机井取水,电力配套,明暗管配合输水的 井灌模式,排涝沟随路走,自流排泄。 (二)农业措施。 主要是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要求,拓修农田道路,购置农用机具,提高机作水平。 (三)林业措施。 主要是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提 高抗御自然 22 灾害能力。 (四)科技推广。 主要是提高项目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推广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加强培训,使每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 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一、开发任务 建设高标准农田 3 万亩地,涉及农业、水利、林业和科技四个大项目。 二、建设内容 (一)示范项目建设内容 水利措施 ( 1)新打配套机井 眼。 根据项目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新打机井设计为均深 50 米,成井开孔 650 毫米,井管内径 400 毫米,建造井台,井口设钢制井盖,单井出水量 30 立方米 /小时;配套潜水泵 台,配套上水管 根。 ( 2) 修复旧井 眼,配套钢制井盖 个,潜水泵 台。 ( 3)输变电线路配套。 埋设线路 公里,配套安装出 线口,实现新老机井均通电。 ( 4)开挖疏竣 排水 渠道 公里。 ( 5)新建桥涵 座, 226m 平板桥 33 座, 直径 100cm 涵桥座, 直径 70cm 涵桥 座。 ( 6)节水灌溉工程埋设低压输水管道 公里。 农业措施 ( 1)购置小麦联合收割机 台,购置拖拉机 台,购置灭茬机 台。 23 ( 2)新修整修机耕路,混凝土硬化 公里。 林业措施 营造农田林网防护林 万亩,植杨树 万株。 科技措 施 ( 1) 技术培训。 培训农民 人次,印发技术资料 份。 ( 2)推广技术。 推广 配方施肥、化学除草、土壤处理和病防治防治 4 项技术。 (二) 整合项目建设内容 水利措施 整合电业局井井通电项目,架设高低压线路 公里,配套变压器 台,建设配电房 间。 农业措施 整合烟草公司烟叶基地项目硬化机耕路 15 公里。 三、重要单项工程设计说明 (一)水利工程 机井。 根据物探结果和有关技术要求设计井深 50 米,井口内径 40 厘米。 桥涵。 根据现场勘测结果,设计 226 米平板桥 座,直径1 米涵管桥 50 座,直 径 米涵管桥 412 座。 输变电线路。 按照井井通电要求和电力部门设计标准及结构为砌石和钢筋混凝土。 规范标准,设计架设高低压线路 3 公里,配套 变压器 15 台,建配电房 15 间,埋设低压线路 75 公里。 (二)农业工程 根据机耕路情况和相关要求,设计混凝土硬化道路 30 公里,路面宽 4 米,厚度 18 厘米。 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一、工程量概算 (一)概算依据 《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细则(试行)》 土石方工程:参照《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定额及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 (20xx 版 )。 建筑工程:参照《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定额及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 (20xx 版 )。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参照《河南省安装工程单位综合基价》。 水利机械设备安装工程:参照《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定额及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 (20xx 版 )中的水利机械、金属结构安装工程部分。 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参照《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定额及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 (20xx 版 )。 各种费用的构成及计算:参照《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定额及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 (20xx 版 )及有关文件执行。 材料价格:水泥、钢筋、木材按当地实际发生价格计算,砂、石等材料价格根据现行价格和运距,运输方式计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