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园和太阳能电站结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休息亭等风景小品,设置果园服务的附属设施。 利用地形规划种植品种 ,使春、夏、秋都有果花观赏、果实采摘,利用部分果树间隔地间种中草药、绿肥,既有原始山村风格,又可按生态要求还原自然。 发展良种猪仔的繁育、良种商品猪为主的综合利用,设猪 沼 果 蔬生态模式,利用处理后猪粪便喂鸡,使鸡群可在果林中活动,产生的鸡粪又可以肥果林。 群落式生态果园按规划布置,让观光的游人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果园中除草、修枝、采摘、品尝,使游人在劳动当中回归大自然,置身田园中。 示范基地开辟游览路线,增加必要的服务设施。 除推广应用示范技术和模式外,还可为游人增加 农业科普知识,增加社会对生态农业模式的认识。 所有旅游项目、设施均按生态模式安排,注重环境保护,清新质朴,让每位游客都有回归自然,置身田园之中,体验自选自摘的农家生活的欢乐。 第二节 土建工程 主要建筑设计是以建设生态农业模式的示范园为需要。 除了展示保持生态环境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外,还要起到推广科学、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及保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因此项目的建筑设计尽量保持与该地农家风格相似的形式。 旅游观光设施就地取材,可用木材、土砖、青瓦、稻草,和钢筋、水泥、机砖、结合安排,显示出农村田园古朴、清新风格,使之与自然融为一体。 ① 蔬菜生产大棚 : 采用钢架结构和砖混网结构式,明顶或单体式明顶、大棚内采用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相结合,设喷、滴灌系统、大棚明顶采用弧形,最大面积接受光照。 ② 畜禽舍 : 鸡舍等均为竹木简易结构油毡顶。 鸡舍面积 5000m2。 猪舍为砖木结构,均为一层平房,混凝土地面,青瓦屋顶。 猪舍面积600m2,良种仔猪舍 800m2。 ③ 加工房、库房 :均为砖混结构一层平房,混凝土地面 1300m2生产技术服务用房 600m2砖混二层结构。 用于技术服务、科研。 ④ 在蔬菜大棚、养殖舍、工房、库房等建筑上方铺设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发电,解决园区内所需能源。 ⑤ 太阳能发电站及其附属建筑,所配套的配电房均为一层平房,用于电站重要仪器的安放和技术服务。 主要道路南北穿过,各组团均有水泥铺就的次干道。 本项目将在各示范基地修建主要进入道路和次道路及停车点。 ① 主道路采用水泥面路, 10 米宽,水泥路面宽 6米,为主要运输进出路线。 ② 次道路宽 6m,水泥路面 4米,联系各分区。 便于组织人流、运输、观光。 ③ 支道路 支道路采用条石或 三合漆铺设,宽 2m。 用于步行到各生产点。 道路系统表 道路级别 主要用途 路面宽度 路面材料 主道路 交通运输 6m 水泥路面 次道路 交通运输 4m 水泥路面 支道路 生产、步行 2m 条石或三合土 ① 给水工程:分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 生活用水均为井水。 灌溉用水来自塘、库和水渠、沟。 水质没有污染,可供生产用水。 ② 排水工程 排水工程设计:各示范基地就近与已有的水塘、水渠贯通,形成排水系统、近期采用雨污合流制、通过灌渠形成排水体系,雨水就近排入渠道或水塘,汇聚排涝站,再排 出。 生活污水经粪池或沼气池处理后用于浇灌农田或排入排渠。 、电信 示范基地就近使用太阳能电站电力,近期采用架空输送,远期采用地式输送。 示范基地电话可直接由郊区电信引入,采用微机管理各基地,建立信息网络与国内外的沟通。 各基地开发后要注重植被保护,防止水土流失,采用生态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种植养殖形式,自然平衡生态链、显示生态农业美景。 各基地的绿化安排应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形成丰富层次的观赏景观。 主次道行道树种植有观赏性又有经济价值的树种。 第五章 高新技术内容和 技术流程 第一节 主要高新示范高科技技术 本项目采用生态农业模式,利用高新农业技术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为无公害大棚蔬菜和周边农民提供优质种苗,也可作为科研基地。 ① 物质分级多层利用模式,建设微生物菌肥生产系统,设置集中沼气池,集中收集人畜、农作物废料、垃圾土堆发酵或沼池发酵,生产微生物肥料,用于无公害和有机蔬菜生产。 同时解决了养殖业粪便污染问题,形成 “ 畜 — 沼 — 菜 ” 、 “ 畜 — 沼 — 果 ” 为主的结构优化模式实现物质能源多层次利用。 利用 某 市粮食加工的下脚料,混合饲料、青饲料喂养猪 ,将猪粪、鸡粪和其它农家肥用于种植果树、蔬菜、间种经济作物,形成良性生物链,保持生态平衡,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② 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防治模式,依托科研院校的技术力量建设生物防治体系,创造天敌生存环境。 ③ 生态农业种养结合技术 本项目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绿色蔬菜基地和生态果园,均按高标准建设。 生态果园的建设,首先营造防护林,根据不同的坡度,做好水土保持工程,建园的同时要规划好道路,节水排灌设施及绿肥饲料基地。 建年产 1000 头的养猪场,果树行间种经济作物 (如:中草药、花生、大豆、绿肥等 ),建 立果 —— 猪 —— 沼 —— 菜等的生态模式。 ④ 生态旅游模式。 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建设生态农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项目各基地采用生态模式,为以上生态模式的综合运用,在依托生态农业科学技术、生产手段和科学管理的同时,最终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生态农业体系。 ① 主要组装配套技术 为了保证各示范基地种养殖高技术示范的实施,整体提高示范园的种养殖生产的科技水平,确保所采用的技术应用效果获最佳经济效益,项目采用了以下配套技术。 ② 立体种植技术 在 项目果园、水产、禽畜采用综合立体种养殖,用防护林带形式隔离不同种养殖区,改善小气候,防治交叉感染,采用间息轮作、种植绿肥、以地养地、施用农家肥、合理间作,充分利用阳光,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壤肥力。 ③ 节水灌溉技术 本项目建设的整个项目区全面疏通灌溉渠,衬砌排水渠,合理利用水源。 在蔬菜示范区,大棚群用喷灌、滴灌方式进行灌溉。 微灌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各种大小棚及各种田块使用。 灌水分布均匀、精确、效率高,可节水,节市劳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为更好地发挥使用效率,利用微灌系统自动施肥,根据不 同的 灌溉条件,设计了泵前式自动施肥器和泵后式自动施肥罐 (高位差、自来水可用 ),现将微灌系统浇水施肥的管理和具体操作简介如下。 (1)水分 管理 :可通过球阀来调整水量的大小,压力过大则可多开一个棚开关,压力不够可关闭一个开关,调于适合蔬菜灌溉的最佳状态,喷灌的水量应根据蔬菜不同的生长期适合蔬菜生长的需水量而定,一般喷至蔬菜根际处润湿即可。 一天内最佳喷灌时间为:冬、春季宜选在早晨蔬菜表面有露水湿度大,最低温度时喷,夏、秋可根据蔬菜种类的不同,如菜秧根系浅的蔬菜,早晚都可喷,其它蔬菜以下午温度下降 后喷为宜。 :通过每个棚的球阀来控制水滴的数量,对地块高处应经常检查有无水滴,如高处无水滴则水流量不够应关闭一个棚球阀,滴灌的滴水量应根据蔬菜品种植株的大小确定,每株应控制在,做到少滴勤滴节约用水。 一天内最佳滴灌时间为:冬、春季宜选在中午地温最高时滴,夏、秋宜在早晨在下午地温低时滴,有利于蔬菜生长。 (2)施肥管理 :三元素复合肥、尿素、钾肥、磷酸二氢钾、大肥王、微量元素等可溶性速效化肥,过滤后的沼液,有机肥浸出液等液体肥都可用于喷滴灌。 : 667M2施 515kg化肥,配方施肥应根据蔬菜生长期而定, 667M2菜地施化肥溶液。 :化肥为 %%,农家肥为 15%30%。 (3)施肥技术。 1)泵前式自动施肥器 (见附图一 )是利用自吸泵的吸力在水泵前进水管上安装一个 1″4″1″ 的三通,一个 4′ 施肥阀,一根 Ф4养料软吸肥管,吸肥端接一过滤网插入贮肥便可将母液吸入稀释均匀地施入土壤。 2)泵后式自动施肥罐 (见附图二 )是在水泵后主管上安装 2个1″4″1″ 的三通,二个 4′ 施肥阀, 二根 Ф8 的塑料软管与可封闭的贮肥罐相连而成,在 2个三通中间安装一个调控阀,进行水量调控。 贮肥罐可用自动喷雾器的塑料桶改装,在桶的上方安装一个出肥开关,实行一桶两用。 施肥时将肥料加入到贮肥罐中,将盖子盖紧,打开施肥阀,把调控阀调小流量,使水流从低口冲进贮肥罐将肥料溶解后从高中流出进入主管,随水流施入土壤。 、施肥的操作 1)开机前的准备:先打开需灌溉的棚球阀,自吸水泵加引水,底阀应用 60 目网纱罩住,每次开机前先用螺丝刀拨电机后背的风叶轮是否有转,有转才能启动,插上电后用螺丝刀拨风叶轮,一旦转动 叶轮全部损坏,如叶轮没有转,就得修理水泵,清除锈垢才能使用。 2)用一个装肥的桶或罐装满水,插入施肥管,在水泵运转状况下,打开施肥阀自动吸入主管。 3)记录开施肥阀前的流量表数码和吸完桶内水后关闭的表数码,测得吸完后的流量。 (4)注意事项 ,以免长期使用,负荷过大,影响使用寿命。 ,应先灌计划施肥液的 1/3 的水后再开施肥阀,直至施完计划肥液的总量,为防止出现肥害,施肥罐一次只能装 1/3容积的干化肥。 5 次肥,应拨出滴管 堵头冲洗一次沉淀的肥渣,以免堵塞滴头,如有个别堵塞,可用打气筒的气嘴对准滴头冲开。 ,防止过浓出现肥害,应控制在 %以内。 ,防止堵塞和腐蚀管件。 ,发现流量不足,应及时清洗过滤网纱的堵塞物,保证灌溉效果,减轻电机负荷,节约能源。 ,下次使用运转正常,水泵在长时间不用时,应打开灌引水口,插上电将水泵倒转过来,至水泵内水全部流尽。 每隔710 天通电一次,连续几次。 技术 无公害产品是当前的发展趋势,本项目采用综合防治病虫害,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采用生物防治,农药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 “ 无公害 ” 蔬菜生产技术措施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少量、合理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综合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根据病虫害的消长规律,综合运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使蔬菜健壮 生长和发育,增强蔬菜抵抗力,从而抑制部分病虫害的发生和扩展,避免或减轻危害。 ① 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品种。 利用抗性品种和杂交优势是 防治蔬菜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现在许多抗病品种,各地应根据需要引进适宜当地种植的蔬菜抗病品种。 ② 合理轮、间、套作。 轮作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恶化病虫生存环境,对预防病虫发生,减轻损失,效果非常显著,尤其是对土传性病害、青枯病、枯萎病等效果更佳。 合理的间、套作可利用不同蔬菜根际微生物的拮抗作用,防治或减轻土传病虫害。 如大白菜与大蒜间作 (水西 ),软腐病指减轻 ,韭菜套种冬瓜 (沿坳 )细菌性角斑病发病株率减轻 20%。 冬瓜疫病减轻 %。 辣椒套种苋菜可减轻小地老虎的危害。 对无法轮作 的菜地每年安排种一季大蒜,对减轻翌年病虫害的发生很有好处。 喜阳的冬瓜与耐荫的生姜、早芹菜间作或套种等。 ③ 合理耕作,田园清洁。 合理的耕作可改变土壤环境,如夏季晒土、冬季冻土、深沟高畦栽培以利排水、合理密植以利通风透光、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 及时消除残株败叶,摘除病叶、病果、病枝,拔除病株,铲除杂草,保持田园清洁,可减少病原,切断传播途径,从而减轻病虫害发生。 ④ 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合理配方施肥,实行 “ 三看 ”( 看地、看苗、看天 )施肥,保证蔬菜生长所需的营养 ,促使蔬菜健壮,抗病虫能力增强,不用未 腐熟的有机肥料。 采用先进微灌技术供水,做到适时适量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不干不涝,降低湿度,可减轻病虫害发生。 ⑤ 适时播种,推广新技术。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病虫发生规律和不同蔬菜种类的生长特点,适当提早或延后播种,可避免或减轻病虫的危害。 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可生产出洁净的 “ 无公害 ” 蔬菜产品。 ⑥ 适时栽培,开发野菜。 由于高山气候凉爽,病虫害大为减轻,建立高山 “ 无公害 ” 蔬菜基地,实行适地栽培,多地供应。 野菜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抗逆性、抗病能力强,是纯天然 的 “ 无公害 ” 蔬菜,是很有开发前景的,如马齿苋、蕨菜。 (2)物理防治:利用各种物理因素、人工或器械杀灭病虫害的方法。 ① 防虫网。 蔬菜防虫网覆盖栽培技术,立足于对害虫的持续控制,构建人工隔离屏障,切断害虫为害、传毒途径,从而有效控制蔬菜病虫害,促进和维持田间生态平衡,是一种蔬菜防虫抗灾的环保型新技术,适用于夏季叶菜类、茄果类、瓜类、秋菜育苗,实行全程覆盖,是 “ 无公害 ” 蔬菜生产的理想途径。 ② 种子、土壤消毒。 以防种子带虫、带菌,在播种前采用风选、水选或筛选等方法进行种子精选,并进行种子包衣和种子消毒。 种子包衣技术是采用不同方法和配方,将化肥、农药等包在种子上,防止苗期虫侵害而迅速生长。 种子消毒方式有温汤消毒、高锰酸钾消毒、药物浸、拌种等。 为消灭土壤中的病原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