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长途人工话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_硕士学位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话务管理系统的竞争优势 主要是系统的灵活性和智能性, 具体来说有如下优势 : 方便 性。 系统数据库可 根据需要 存储大量数据, 方便系统的话务员对系统的信息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也能够方便话务员进行电话的转接和管理控制,能够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 安全 兴 高。 采用通信网络的 专线组网,双方话务员可通过专线端口 ,实现 自动线主叫号码和用户话音 的转接和连接, 分别 实现 对主、被叫用户身份进行认证, 能够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便于监督 管理。 系统的 管理纠察人员可 通过语音、视频等途径 对话务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控制,也可以通过系统的监控功能 全面地监督话务员控制接续的全过程 ,对话务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 , 促进了系统的长途 人工话务管理系统在通信和信息技术 的快速发展,保证智能人工长途话务管理系统使用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12] 长途人工话务管理系统的发展 长途人工话务管理系统平台集作业支持和运行监控管理 、纠察管理、信息管理 等功能为一体,建立各种应用信息库 方便用户对系统的功能进行管理 , 将所 有 部门的电话号码 登记在数据库中,便于系统进行管理和话务员的调用和查询。 对通信的过程 进行 录音,对话务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纠察和评估 ,提高话务系统的工作效率, 对网络机线设备的工作状态信息 (正常、故障、占用、空闲 )进行管理和控制 和接转电话的话单 的信息进行 实时采集 并写入数据库 ,供管理人员分析和处理 ,提高话务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服务。 [13]军用人工话务 系统 有效的 融合了现代管理 技术和经验与 现代科学技术的精华 ,实现信息技术、网络通信、电子技术的有机融合 ,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遵循了“够用、实用、好用”的理念, 而且还便于用户的操作和管理, 实现 话务系统 管理 的 信息化、考评 的 科学化、训练网络化和作业智能化的 管理 目标 ,实 现部队话务管理的信息化的跨越。 实现了军用通信系统信息共享, 通话的及时性, 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 增强了系统调控能力 和管理能力,能够有效的对话务通信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纠错性 ,促进了 话务工作 管理 的 规范化 , 减轻了 话务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降低了 管理工作的 人力成本。 [14] 目前,一般的通信部队都具备了长途人工话务管理系统开发 、分析、建设和应用的基本能力,能够有效的对各种话务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 对于一个 通信的组织 和管理部门 , 可以通过以下 4个条件,实现部队通信业务的计算机操作信息化的 管理方式: ( 1) 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 和管理实施计划; ( 2) 领导重视,业务人员积极性高 ,能够及时的接受新的事务; ( 3)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信息系统开发的专业队伍 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有明显的提升; ( 4) 具 备一定的信息基础设备和 一定的资源 管理 条件。 随着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 管理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 话务系统的管理能够 逐步实现话务 管理 的高智能、组网的灵活性 ,有效的对话务信息系统进行监控,并且能够 与计算机强大信息处理能力的有机结合, 提高军队通信系统的功能和服务。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 的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是长途人工话务系统的业务模型。 在对军队长途人工话务系统作出实际调查之后,结合实际需求,建立基于智能人工台的长途人工话务系统的业务模型,划分出功能模块,并以业务流程图的形式展现出来。 第二是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提出了系统采用的开发工具及相应的环境配置 ,以及本系统使用的各种相关的技术 ,B/S架构、 库访问技术等。 其中, B/S架构采用三层结构来实现,分别是 表现层( UI)、业务逻辑层( BLL)、数据访问层( DAL)。 第三是系统设计与实现。 首先从 系统的需求分析、信息需求分析和业务流程分析等方面来进行 ,然后进行系统的设计,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的运行环境设计 ,整体功能设计及数据库的设计,以程序流程图的形式介绍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过程 ,系统的存储备份系统以及测试方式及结果。 实施方案及技术路线 技术方案是军用长途人工话务管理系统实现的关键。 首先是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提出了本系统使用的各种相关的技术 ,B/S 架构、 技术和它的数据库访问技术等。 其中, B/S 架构采用三层结构来实现,分别为 表现层( UI)、业务逻辑层( BLL)、数据访问 层( DAL)。 其次是系统设计与实现。 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系统的运行环境设计 ,整体功能设计及数据库的设计,以程序流程图的方式介绍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过程 ,系统的存储备份系统以及测试方式及结果。 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C/S 架构模式和 B/S 架构模式 C/S 模式 C/S(Client/Server)是一种客户端 /服务器 模式 结构, 它是系统中数据之间的连接方式,由客户端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联系,数据需要客户端进行调用,才能完成数据的连接,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的基本方式,运用这种方式,来实现客 户端和服务器端的数据的交换和转移,在客户端发出系统数据的调用和请求,服务器端进行数据的交换和处理,并向客户端返回数据的请求和处理的结果。 [16]它的基本机构如图 21所示: 图 21 C/S 系统架构结构 客户机 客户机 是直接面对客户的,由用户向服务发出的请求的计算机,它 是用来处理应用程序、请求服务的计算机。 客户机主要是运行使用户产生其服务请求的程序,将数据库请求发送到服务器。 客户机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管理用户接口、从用户处接受数据、处理应用逻辑、产生数据库请求、向服务器发送数据库请求、从服务 器接收结果并格式化接收到的结果。 [17]客户机执行的这些计算称为前端处理 (Frontend processing),前端处理提供了对数据进行操作和与显示数据有关的所有功能。 服务器 服务器是对客户的请求进行处理的大型计算机,主要是用来处理系统数据可的,在网络中,服务器接受客户端发送来的请求,并进行处理后,将数据返回给客户端,服务器主要完成网络数据中的各种服务的要求。 C/S 结构是一种两层结构的的架构模式,结构比较简单,实现比较容易,服务器端主要完成客户端发送的数据请求,对系统的数据进行更新处理,主要采用 的是数据库的信息处理软件和服务软件等。 [18] 中间件 (Middleware) 中间件是一种对客户端和服务器进行连接的接口应用程序和一些公共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在客户端的计算机一般采用个人计算机就可以完成,而在服务器客户端 Client 服务器 Server 但一般需要功能强大的大型机器或者计算机构成,中间件是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的数据交换而进行的,中间件的运行要受系统服务器的功能的限制,它的功能是为系统数据的连接提供服务支持,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能够自动的完成各种数据的协议,为系统的使用提供方便。 [19] B/S 的系统架构 模式 B/S 系统架构模式是指在 浏览器 与服务器之间的直接架构的模式,是在网络技术发展的情况下对 C/S 结构进行改进的网络架构模式,在这种结构中,用户的请求的大部分数据主要通过 WWW 浏览器来实现的,只有一小部分数据在客户端的物理前端实现的,这样就形成了浏览器、系统的逻辑前端和服务器构成了系统的三层架构模式, 系统的数据流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减少了系统后台服务器的压力, 系统的具体架构方式如下图 22 所示: 图 22 B/S 系统架构模式 在 B/S 的系统架构中,能够实现系统数据的交换与连接,能够有效的防止系统病毒的破坏性入侵, 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通过这种架构模式,系统数据库能够对数据进行动态的管理、数据的储存的能力,能够实现系统数据在网络中的安全传输,能够实现数据的网上传输和发布,提高用户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发布的WEB 应用程序,实现网络数据的调用及其修改,利用 WEB 数据程序的调用和传播,形成一个具有三层结构的数据传输的服务器结构。 [20] B/S 体系结构 根据所承担的功能的不同,可以 划分 为 表示层、功能层、数据层 三层结构。 表示层是 系统客户端的接口应用部分,负责用户和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与会话的功能,它的功能是实现系统数据的传输和检查用 户输入的信息是否正确,客户端主要采用 WEB 浏览器的功能实现系统数据的传输,实现与服务器的数据交换和会话。 功能层 主要承担系统数据的交互和传统,实现客户端系统数据的判断,执行数据库相关的 SQL 命令,能够对数据的传输进行更好的优化。 [21]数据层 是实现系统的管理、维护更新,并对客户的请求发生动作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技术 提供统一的 WEB 开发模型 ,具体结构图如下图 2所示。 与 ASP 兼容 ,是一种新的编程模型和结构。 应用程序共享整个 .NET Framework。 它可以生成伸缩稳定性更好的应用程序 ,提供更好的安全保护 ,获得 托管的公共语言运行库环境、类型、安全、继承等技术。 同时, 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应用简便,便于管理。 [22]它的技术原理是: 系统结构共包含三层,其一是 UI 层, UI层负责与用户交互,接收用户通过浏览器对服务器进行的 HTTP 请求,并通过 IIS 将完善的 HTML 内容发送给客户端。 其二是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负责接收浏览器传来的请求,请求中的指令文件发送到 CLR 进行编译,编译后将 HTML 流返给浏览器,同时业务逻辑层也负责将请求送达 数据层。 其三是数据层,数据层通过 操纵数据向业务逻辑层提供数据服务,如读记录,调用存储过程,检索数据等。 图 2 结构模型图 为 .NET 构架提供了优化数据访问模型,和基于 COM 的 ADO 数据访问方式大有区别。 集合了所有允许数据处理的类,这些类表示具有典型数据库功能(如索引,排序和视图)的数据容器对象。 提供了两个队形来处理从数据源中抽取数据,它们是 DATASET 和 DATAREADER 对象。 DATASET 是记录在内存中的缓存,可以从任何方向随意 访问和修改。 DATAREADER 是高度优化的对象,为向前滚动只读记录而设计。 [23] 采取断开方式连接数据库,只要数据库中数据没有变动,数据库仅需要连接一次,页面效率和访问速度明显改善。 数据库访问技术的实现 在 中 采用了多种数据库连接的方法,诸如 ODBC、 DAO 等多种方法等,由于本系统采用的是 Oracle 数据库,本系统的开发采用的是 ADO 数据访问技术,它也是 Oracle 数据库访问的基本方式之一,与其他的数据访问模型相比较, ADO的数据库访问比较方便、便捷,能够容易实现,它的 功能对于网络的访问比较方便简单, 结合军用话务系统管理的基本特征 ,采用 ADO 技术对于数据库的访问比较合适,因此,可以采用 ADO 来实现数据的访问。 [24] Connection 对象 技术 Connection 技术主要 表示与 网络 数据源之间 数据交换和连接。 在本系统的开发之中,采用 Connection 对象 来实现系统中的数据源的类型、数据的交换的位置及其数据相关的属性,在数据的连接中 Connection 对象主要用于系统数据库之间的断开与连接,它主要用于指针类型和字符串等相关数据的连接。 Command 对象 技术 在 系统 建立 Connection 之 后, 可以根据需要运用指针来定义数据库的具体数据连接方式,在一般情况下,使用 mand 对象可以实现在系统数据中中数据的添加、修改或者对系统数据库的更新,同时,也可以对系统数据的数据查询。 Recordest 对象 技术 Recordes 技术的基本功能是对系统的数据集合进行整体的记录,表示对数据执行的基本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在该对象中,数据的组成主要由记录和数据的字段构成基本的数据集合。 [25] Field 对象 技术 Field 对象 技术是对一系列相关的数据进行表示的一种技术。 在 Recordest技术中的数据, Fields 对象 的数据在 Recordest 中 单独的成为 一列,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在数据库连接之后,一般要运用 Field 对 Recordest 中的技术进行读取和连接。 Parameter 对象 技术 Parameter 对象 技术主要与 mand 对象技术的相关参数相对应,在对mand 数据进行存储和修改时,在数据库中可以创建 Parameter 对象,可以将数据添加的 Parameter 集合中。 Error 对象 技术 Error 对象 技术主要是对系统数据判断表示的技术,在显示信息时 ,包括对数据库连接的错误信息以及相关的操作出错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在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很多错误,因此,数据库在连接的过程中,需要对每一项操作进行判断。 Property 对象 Property 是数据库的属性命令的集合,主要对系统的 ADO 对象进行表示,在系统的 ADO 对象进行操作时,存在两种属性,主要有内置属性和系统的动态属性,该对象主要为数据库提供和定义动态的容器。 [26] Oracle数据库 由于本系统的使用要求,在开发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