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本土艺术歌曲探析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歌曲,定义是 :‘艺术歌曲是一种由专业作曲家创作且与民歌相区别的 ,具有严肃艺术意味的歌曲体裁。 ’广义的艺术歌曲的定义为 :由作曲家创作的,歌诗、旋律、人声、伴奏融为一体的,立体化的独唱歌曲。 它的技法考究,意蕴丰富,结构精致,格 调典雅,伴奏具有重要的独立地位。 [5] 罗艺峰对于艺术歌曲的界定赞成陆在易先生的观点,即“雅文化 ” 是艺术歌曲创作的核心指向,并指出中国艺术歌曲应该有这些要素: “。 3.是创作而非民歌。 ,深刻的情感。 ” [6] 赵景华对中国艺术歌曲的界定 阐述为:“中国艺术歌曲应该在德奥艺术歌曲‘人工雕琢、经人加工’的严格称谓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和民风给予较宽泛的描述;作曲家采用名诗词或较高文学性的句读作 为歌词,精心谱写精致而生动的伴奏音乐,力争使旋律优美典雅、富有诗韵及意境,音乐形象准确而鲜明,词、曲、伴奏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 [7] 综合以上观点可以看出, 艺术歌曲的定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大部分专家学者对于艺术歌曲的界定都是在谨遵艺术歌曲的特质和美学原则的基础上而谈的, 越来越符合声乐艺术的发展规律,这是可喜的,将更有利于艺术歌曲的发展。 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 艺术歌曲作为一种以情感和想象为主要特征的声乐体裁,具有诗词的文学性、声乐旋律的抒情性和钢琴伴奏的渲染性,是音乐与诗词高度 融合的一种声乐艺术。 诗音乐化,音乐诗化是艺术歌曲最显著的审美特征,有别于其他所有的歌曲体裁形式。 艺术歌曲创作要求构思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的独创性,形式技巧的完美性,富于音乐 的 表现力和艺 术的感染力。 一首好的艺术歌曲取决于作曲家的思想水平和艺术修养,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想象, 深厚的诗歌情趣和驾驭体裁形式的艺术功力, 只有具备这些素质, 才可以 使诗与乐完美地融合。 艺术歌曲的体裁特征 国画中有“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一说,在艺术歌曲上,也有“诗的音乐,音乐的诗”的赞语,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对艺术歌曲美学品质的最恰当的概括或者说是 准则了。 随着艺术歌曲概念的日益清晰,我们可以看出艺术歌曲的特征也更加明确了。 根据中国特有的国情,我 国的艺术歌曲 是较为丰富并各有特色的。 从创作技法上看,既有传统的,又 有 现代的;既有植根于民族民间的,又有中西结合融为一炉的。 从演唱方法看,既有美声的,又有民族的。 从题材内容看,有取材于古诗词的,也有选定现代诗词的;有抒发民族爱国情感的,也有抒发个人爱情的。 但是无论是狭义的艺术歌曲,还是广义的艺术歌曲,都应该具有以下 共同的形式特征: 歌词要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和较强的音乐性 ; 声乐旋律要与歌词有机 的 结合。 艺术歌曲的旋律写作力求表达歌词的诗情画意,音乐与诗情融为一体,既是“音乐的诗”,又是“诗的音乐”,突出诗意的表现 ; 声乐旋律与钢琴伴奏 织体 的相互融合。 要有与歌唱声部同处 重要地位并且很考究的钢琴伴奏 织体 ,也可以使用其他乐器,或者小型的管弦乐队,渲染气氛、烘托形象、抒发情感、描绘意境。 为指定声部 (即男、女、高、低 音声部 ) 而作。 演唱演奏上要求细致内敛,以最大限度地、真实的揭示出诗歌与音乐创作的意境作为追求目标。 中国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 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至今已经有将近一百年 的历史,许多作曲家汲取各民族民间音乐的养分,不断的实践创作,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和美学特征。 (一) 鲜明民族特色的旋律美 旋律的创作是歌曲创作的关键和灵魂。 尽管很多作曲家 系统的掌握了西洋作曲技法,但是在创作艺术歌曲的时候,大部分作曲家仍然会植根于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将中国的五声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调式与西洋的作曲技法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旋律风格。 比如罗忠榕的《涉江采芙蓉》,作曲家采用具有五声音阶特点的十二音主题,以十二音序列创作技法,写出 了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旋律主题,描绘了 诗中所创造的意境。 再如《送上我心头的思念》 中,将中国风格的旋律与欧洲浪漫派和印象派音乐相结合 ,并加以创新,加强色彩和民族情感的表达。 在艺术歌曲这块园地里,民歌就是肥沃的土壤,所以有一部分中国艺术歌曲直接根据民歌改编或配伴奏 ,如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 此外,部分艺术歌曲还 取材于中国戏曲、民间音乐的音调, 明确和丰富了旋律的风格特征。 如在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中 ,多次反复的“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旋律 ,刚好和京剧西皮快三眼过门的核心音调相符合。 再如金湘的《子夜四时歌》 ,第一乐段以昆曲吟唱风格的旋律起板 ,很贴切地表现了诗词所刻画的意境。 这些戏曲、民间音乐 音调的运用 ,既丰富了旋律的性格特征 ,又使歌曲保持着与中国音乐的种种联系。 因此,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艺术歌曲旋律,深情动听,感人至深,表现的深刻而内在,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和美感。 (二)高度文学性的歌诗美 欧洲艺术歌曲的兴起与其各个国家诗歌的兴起有着必然的联系,有了诗歌创作的繁荣,才引发了作曲家们创作的灵感与激情。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 的诗文化,有着大量优秀经典的诗词,作曲家们自然将选词放在了上面,由 此出现了一 批为古典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也有人为毛泽东的诗词谱曲,其中就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沁园春雪》。 五四运动后,随着白话文的出现,作曲家们也为出现的新诗谱曲,如《玫瑰三愿》《叫我如何不想他》等。 因此好的歌诗首先体现在其诗化的凝练美。 凝练精粹的语言本身就是最富于美感,字字句句都体现着诗情画意,表达着对语言美的追求。 其次是形象的意境美。 意境美是中国艺术歌曲重要的美学特征。 最后就是深刻的抒情美。 情思是一切艺术作品在形象思维的创造过程中的一种情感体现,它不仅激起作曲家的创作激情,还使更多的演唱演奏者注入情的灵魂,展现丰富多彩的歌曲魅力。 (三)旋律、歌词、伴奏的融合美 艺术歌曲是人声与器乐、文学与音乐的珠联璧合 ,词、曲都具有 字句精美、格调高雅、形象生动的特点。 音乐旋律与诗歌 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极具艺术性。 钢琴伴奏与歌唱旋律的融合体现在歌词的内容对意境的刻画和气氛 的渲染,对旋律的 补充和深化。 充分 增加其歌唱性,形象生动,体现着与旋律的融合美。 歌词与旋律的融合一般都 极尽的表现出 歌曲的 内涵 情绪。 作曲家首先 是对歌词有了共鸣,才会产生创作动机,其灵感的来源正是歌词的深刻内涵。 因此,只有曲作家和词作家保持了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一致的感悟,才会体现出文学和音乐的结合美;旋律才会准确而细腻的描绘歌词的深刻蕴意,呈现出内心世界与外在表现感觉统一的诗情 画意。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融合美, 既 构成了艺术歌曲浑然一体、水乳交融的艺术性, 亦 成为 了所有艺术歌曲应该必备的 鲜明 美学特征。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二、 内蒙古艺术歌曲 及 其 创作概况 中国是一个由 56 个民族构成的国家,各民族都有着其自身的音乐文化。 各民族音乐在其自身传承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外来音乐文化的不同程度影响并产生融合现象,正因如此,才形成了中国丰富多彩绚丽斑斓的音乐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 我国 55 个少数民族 大多 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 价值。 内蒙古的艺术歌曲作为中国艺术歌曲的一个分支,也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 本文以内蒙古的艺术歌曲发展和界定为切入点,对内蒙古的艺术歌曲做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详尽的分析。 希望以此促进内蒙古艺术歌曲创作和全面发展,为建构中国艺术歌曲的恢弘大厦,尽一份“增砖添瓦”之力。 关于内蒙古艺术歌曲的体裁 定位和作品梳理 内蒙古自治区 于 1947 年 5 月 1 日成立于王爷庙(今兴安盟乌兰浩特 市 ),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六十余年来,内蒙古音乐 文化 取得了丰硕的成就。 许多的蒙古族及其它民族的传统音乐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其 中以长调、马头琴、呼麦为代表的传统音乐,被列入世界级、国家和自治区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列,成为了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笔者坚信,在这片无比丰厚的民族音乐文化沃土上生成的内蒙古艺术歌曲,必将以“根深叶茂”的风采屹立于祖国乃至世界乐坛。 本节将力求清晰梳理艺术歌曲在内蒙古的产生、发展概况,并对其体裁进行准确界定,总结出其艺术特色。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内蒙古艺术歌曲的体裁 定位 纵观内蒙古民族音乐发展史不难发现,各民族传统音乐均非常丰富,但是新音乐的的创作是何时开始,艺术歌曲作为新音乐的一种形式, 其发展状况又是如何呢。 我们不妨从内蒙古新音乐的创作道路中管窥艺术歌曲的发展状况。 (一)内蒙古新音乐创作的发展道路 内蒙古这一地区的音乐创作主要是以蒙古族为主体及其他各民族共同努力而发展起来的。 从总体上来看,其发展呈现了以蒙古族的音乐为主体其他各民族各放异彩的画面。 虽然从人口数量来说,内蒙古蒙古族的人口并不是占最多,但是,蒙古族却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音乐文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遗产,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的的优秀代表文化。 但是,蒙古族现代新音乐的创作活动却起步较晚。 起步阶段( 1946—— 1949)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至新中国成立的三年期间,是内蒙古新音乐创作的准备阶段。 1946 年4 月 1 日内蒙古文工团(歌舞团)成立,这是一个以蒙古族青年为主体,由蒙、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满、回、朝鲜等数十名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新文艺工作者组成的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他们相互学习,彼此交流,形成一片多民族文化艺术“百花齐放”的局面,这对于蒙古族音乐舞蹈艺术日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发展阶段( 1949—— 1966) 这一时期蒙古族音乐创作,从体裁形式方面来说,以歌曲舞曲为主,并产生了一些优秀作品 ,使其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一个高潮阶段。 由此,内蒙古的音乐创作也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由于新中国成立刚刚成立,一切处于“百废待兴”而又蓬勃发展的局面,因此内蒙古的歌曲大部分是以歌颂颂祖国和共产党、歌颂人民新生活和民族团结为题材内容的多种体裁形式音乐创作,而艺术歌曲创作未及与时发展。 其中,美丽其格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这一时期最为成功并最有代表性的抒情歌曲。 由于其使用了民歌素材,歌曲音调及其形式更加贴近人民生活和符合民族欣赏情趣,因此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欢迎,具有强烈而持久的艺术感染力 ,在全国范围广为流行,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这首具有优美旋律的歌曲,后来由马思聪配上精致的钢琴伴奏,被列入到中国艺术歌曲之中。 停滞阶段( 1966—— 1976)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文化大革命”时期,全中国的音乐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毁坏,内蒙古的音乐艺术事业自然难逃此劫。 “四人帮”将内蒙古文艺界说成是“修正主义文艺黑线”、“民族分裂主义”,使许多蒙古族和其他各民族的音乐家受到无端的迫害。 因此这一时期,内蒙古的歌曲音乐创作受到严重的遏制,停留在建国初期的发展状态,并留下许多创伤。 因此艺术歌曲这一体裁在这一时期当 然不可能出现。 繁荣阶段( 1976 年 —— )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内蒙古的音乐无论是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教育、还是音乐理论等方面,均如同全国歌坛一样,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 在老一辈音乐家带动下,新一代音乐人才也不断涌现,并成为新时期民族音乐的主力军。 因此,在歌曲创作方面这一时期有许多优秀的作品问世。 如:著名作曲家阿拉腾奥勒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选入“亚太地区音乐教材”,之后又入选《中国艺术歌曲》)、《请喝一碗马奶酒》、《沙漠的春天》、《科尔沁婚礼组歌》,图里古尔的《富饶美 丽的内蒙古》、《歌唱共产党》、《彩虹》,恩克巴雅尔的无伴奏合唱《欢腾的那达慕》、《陶爱格》、《八骏赞》(均获国际大奖)等等,这些优秀作品都不同程度地促进和带动了内蒙古歌曲创作的繁荣。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多种音乐文化的冲击碰撞,内蒙古音乐形态呈多元化趋势发展,歌曲是其中发展最快的音乐形式,抒情歌曲、通俗歌曲,新形势下各种形式的无伴奏合唱等等,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可谓欣欣向荣,硕果累累。 然而,艺术歌曲这一音乐体裁仍然没有得到重视和发展。 从以上历史可以看出,在建国后内蒙古音乐的发展史中,不乏经典的优秀歌曲创作, 其中艺术歌曲却很少见。 在中国艺术歌曲已经产生近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内蒙古的作曲家们尽管对其关注不够,但不可能不涉猎这一领域。 那么,广为流传在内蒙古草原上的大量抒情歌曲,有哪些可以列入艺术歌曲范畴呢。 而这些极少数的艺术歌曲因其生成于内蒙古这片独特的土壤中,又会具有哪些民族特色呢。 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二) 体裁界定 从《中国艺术歌曲选》、《中国优秀艺术歌曲集》中,笔者发现有不少内蒙古优秀经典的歌曲,如:《嘎达梅林》、《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敖包相会》、《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夜色美》、《草原恋》、《 小路》等等。 将这些歌曲作为艺术歌曲而编入中国艺术歌曲选中,可以看出这本艺术歌曲集对艺术歌曲概念的界定符合在 1999 年 4 月一 20xx 年 8 月举办的以“艺术歌曲”为题的系列音乐会上对艺术歌曲的范畴的扩展,即“所有用美声方法演唱、内容健康、抒清、优美、艺术性较高、而又为广大群众喜爱的古今中外优秀歌曲”。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但是,笔者认为,对于内蒙古艺术歌曲的界定,还。内蒙古本土艺术歌曲探析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