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废水治理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胶体(微粒)、溶解态三种形式存在,利用天然微生物去除溶解态物质是最彻底、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事实上溶解态物质被清除了,污水处理的目的就达到了。 实践证明, 污水中溶解性有机质的生化处理 过程大约为 8 个小时 (该类型污水) ,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工艺设计选择生化停留时间为 48~ 72 小时 不等,甚至更长时间, 究其主要原因是溶解性物质被氧化反应的同时,污水中的悬浮物在氧化反应的作用下部份转化为胶体,胶体的部份被氧化又转化为溶解性物质,水中溶解 性物质 连续 得到来自悬浮物 →胶体 → 溶解性物 质的循环补充,导致水中溶解性物质在短时间内无法被彻底去除。 该技术 就是根据各类物质的转化过程规律,使其进入生化反应前最大限度减少能转化成溶解性物质的量,从而保证溶解性物质在最短生化时间内得到彻底去除。 ★ 生物膜悬浮固定化技术 (专利技术) 生物膜悬浮固定化技术是利用污水中原有的有机质,自然产生多种不同类型的定向微 生物 菌群,并把微生物菌群 悬 浮固定形成 立体的多 层 次 的 生物 膜滤层 ; 该 生物 膜滤层 具有生物氧化和生物过滤双重养殖废水治理与回用可行性技术设计方案 第 16 页 共 39 页 作用 , 能自 由 补偿和 自动 更新生物 滤层, 并能自行分解 被滤层截留物;采用 生物 膜滤层 无需添加和更换滤膜,不受使用时间的限制,并且无动力消耗和运行费用。 ( 5) 性能特点 ◎ /创新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 技术集成 化 、结构一体式设计,改变了 SBR 法、 A/O 氧化沟 、 CASS 法、改良型 UCT 工艺 、 生物滤池单一落后的工艺结构设计,实现了在同一处理设 备 内能够 一次性 同步去除多项污染物 , 如: CODcr、 BOD SS、 LAS、 色度、氨氮、磷酸盐、 石 油 、动植物油 脂 等 基本控制污染物。 ◎ /采用 雾化装置 充氧,比传统的微孔曝气器、机械转碟曝气和水下射流曝气的有效溶解氧利用效率提高数倍,一台 2 米直径的 雾化装置相当于 2020 个微孔曝气器 的工作效率 ;雾化式 充氧 大大增加了溶解氧浓度, 提高 了 生化反应速率 ;雾化 式溶气充氧 属静态供氧方式,反应器内无剧烈的流体搅拌,有助于微生物的吸附固定;无大量的废气迷漫,无二恶 英等 气溶胶 气体 扩 散。 ◎ /开发了 生物 悬浮固定 化 技术 , 使 微生物 形成多 层 次悬浮 生物 膜滤层 ,生物 膜滤层 具有生物氧化和生物过滤双重作用 , 能自 然补偿和更新生物滤层, 并能自行分解截留物。 ◎ /改进 了特种 生物载体使用性能,载体的物理结构、生物化学特性良好。 由于 生物载体 材料及结构特殊 , 具备好氧生物、缺氧生物和厌氧生物共同生长的条件,生物硝化与反硝化同步进行。 ◎ /采 取免维护设计理念 ; 整体结构布局 科学 合理 ; 重力 式虹吸滤池养殖废水治理与回用可行性技术设计方案 第 17 页 共 39 页 能够自动适应污泥量的变化、能自动调整反冲洗周期;真空 罐 保护水泵不会因断水运行发热损坏而停止正常工作 ,大大延长了水泵的使用寿命 ;(停电时)事故保护器保持雾化装置内气、水压力平衡,(来电时)能自动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无须人工重新调校。 ( 6) 技术经济 优势明显 ◇ 工艺 占地仅相当于常规 工艺的 三 分之一; ◇ 工艺投资同比节 省 20%; ◇ 运行费用降低 30%; ◇ 自动化程度高。 ( 7) 技术集成化污水处理设备 对 各类污染 物的去除过程 ▲ 技术集成化污水处理设备 对悬浮物、油类的去除过程 雾化装置 向高效气化分离器提供 大量的超微细气泡, 超微细气泡吸附凝聚于油类或悬浮物质上,造成悬浮物比重小于污水的状态,依靠微气泡的浮力,使其上浮至水面而被去除。 ▲ 技术集成化污水处理设备 对氨氮、磷酸盐的去除过程 对氨氮去除一是 改进 硝化与反硝化 工艺 流程,二是采用 先进的SND 工艺。 SND 工艺是在厌氧池、 一段 好氧池、缺氧 池和二 段 好氧池内装有特殊 材料 生物载体,具有适合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共同生长的条件,使用时在好氧状态下生物载体上首先凝聚着好氧生物菌群形成 微 生物膜,并由里向外逐渐堵塞生物载体孔隙形成 封闭式好氧生物 层 ,这时, 外部高浓度溶解氧的扩散传递受好氧菌膜阻力影响无法完全渗透进生物 层 内部,因而在生 物载体中心形成氧浓养殖废水治理与回用可行性技术设计方案 第 18 页 共 39 页 度梯度,使生物 层 中存在好氧、缺氧、厌氧微观环境。 由于三者接受的溶解氧浓 度不同而选择的微生物种类不同而作用有所侧重,在好氧环境下的生物 外层以好氧生 物为主体,侧重于碳氧化反应去除溶解态有机质,在缺氧环境下的生物 内层 以 缺氧生物为主体,侧重于氨反硝化反应去除氨氮,在厌氧环境下的生物 层 中心以厌氧生物为主体,侧重于对磷酸盐 的释放。 随着缺氧、厌氧空间的逐渐扩大,当缺氧、厌氧空间超过生物 外层 好氧菌膜的覆盖厚度极限时好氧菌膜破裂,受流体的推动力作用,生物 层 内部的水质与外部的水质得到交换,溶解氧进入厌氧层破坏缺氧、厌氧环境。 如此周而复始,不断重复好氧与厌氧的交替过程。 因为 在 同一生物载体上有好氧生物、缺氧生物和厌氧生物共存,无数个单 元生物载体相当于无数个多相生物反应器,硝化反应与反硝化反应同步进行,从而达到了厌氧生物总量与好氧生物总 量的动态平衡,消除了磷的厌氧释放与好氧吸收之间的时间差。 氨氮在有氧存在的环境下,通过生物硝化过程将污水中的有机氮和氨氮氧化为硝态氮,在缺氧环境下通过生物的反硝化过程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从水中逸出,部分氨氮被生物新陈代谢所利用变成细胞组成部分;从厌氧生物释放出来的磷酸盐被好氧生物超量吸收储存于生物细胞中,细胞老化后转变成生物污泥从系统中排出。 ▲ 技术集成化污水处理设备 对 CODcr、 BOD5的去除过程 在好氧池内有高浓度的溶解氧,非常适合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环境,污水在特定条件下作为微生物的培养基培养出微生物菌群,形成养殖废水治理与回用可行性技术设计方案 第 19 页 共 39 页 以最适宜增殖的微生物为中心,与多种多样生物相结合形成一个生态系,大量的微生物菌体凝聚在悬浮生物载体表面上,高浓度溶解氧向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源,溶解性有机质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下,使有机质转化成无机质。 ▲ 技术集成化污水处理设备 对 生物污泥的去除过程 自动过滤由重力和虹吸原理组成,利用滤池出水的重力流过滤,能够自动协调进出水平衡,自动适应被截留物数量的变化,保证出水的稳定性。 过滤区以卵石为承托层, 石英砂、复合纤维球为滤料截留水中固体物质。 过滤有过滤和反洗两个过程,当滤料纳污能力达到饱和时,利用虹吸原理自动反冲洗。 反洗时,水流逆向通过滤料层使滤料层膨胀悬浮,借水流剪切和滤料间相互碰撞摩擦力清洗滤料。 过滤和反洗利用水流的重力和虹吸原理自动交替进行,从而达到过滤的固液分离目的。 当污水在工艺内流过时,各种污染因子在单位时间内 同时受到多项水处理技术的综合处理。 例如 高效分离器 不仅能去除悬浮物和油类,还具有脱色、脱氮、排毒作用。 氨氮经硝化反应后转化为硝态氮,硝态氮经反硝化反应后还原成气态氮,由于氮气粒径小溶于水 中,气态氮并不容易从水中逸出;在生物厌氧过程中厌氧菌会产生毒性强烈的黑色硫化氢气体,能抑制和毒害好氧菌的生长;它们借助 高效分离器 超微气泡能将气态氮与硫化氢气体凝聚合并从水中吹脱排出。 ( 8) 设备参数 养殖废水治理与回用可行性技术设计方案 第 20 页 共 39 页 技术集成化一体式污水处理设备 1 台 功能与作用:采用物 化 和生 化技术 相结合的 一体化设备,主要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是本方案中的主体设备和关键设备。 型号: GTS150 规格: B3mH5m 材质和结构形式:地上钢结构 配套设备 ① 雾 化装置 1 台 作用:使污水雾化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溶气水 规格型号 : FWA1600 规格: 材质:锰 钢 功率: 15kw ② 空压 机: 1 台 作用:向雾化装置内提供压缩空气 规格型号: TA100 材质:锰 钢 功率: ③ 储气罐: 1 台 作用:储存空气,降低空压机启动频率,延长空压机使用寿命,减少噪声。 规格: 养殖废水治理与回用可行性技术设计方案 第 21 页 共 39 页 材质:锰 钢 ④多级离心泵: 1 台 作用:向雾化装置内提供水源 规格型号: DL3060 流量: 30m3/h 扬程: 60m 功率: 11kw 材质:碳钢 ⑤真空罐: 1 台 作用 : 保护和控制多级水泵,防止水 泵无水运行 规格: 材质:碳钢 混凝剂投加 由于 污水 中 污染 物浓度较高,为 提高处理 效率,需投加 PAC 絮凝剂和 PAM 助凝剂。 药剂投加量 (应根据现场 调试 实际情况确定) : PAC 絮凝剂 200g/m PAM 助凝剂 10g/m3。 药剂投加点: 固液分离机 PAM 助凝剂 6g/m3; 沉淀池 PAC 絮凝剂 120g/m PAM助凝剂 3g/m3,气化分离器 PAC 絮凝剂 80g/m PAM 助凝剂 4g/m3。 药剂搅拌方式: 机械搅拌 药、水混和方式: 养殖废水治理与回用可行性技术设计方案 第 22 页 共 39 页 脱水混凝池、 沉淀 混凝池气体混和、气化分离器水力混和。 ( 9) 设计 污染物 去除效率 项 目 工 艺 CODcr BOD5 SS 氨氮 磷酸盐 PH 原 水 ( mg/L) 3010 3260 1671 800 15 固液分离 去除率(%) 50 出水( mg/L) 836 絮凝沉淀 去除率(%) 40 40 60 60 — 出水( mg/L) 1806 1956 334 6 厌氧水解 去除率(%) 30 30 30 出水( mg/L) 1264 234 560 一级好氧 去除率(%) 40 60 200 25 出水( mg/L) 759 782 468 420 缺氧生化 去除率(%) 20 40 出水( mg/L) 607 469 气化分离 去除率(%) 40 40 60 70 80 — 出水( mg/L) 364 282 187 126 二级好氧 去除率(%) 50 80 200 30 出水( mg/L) 182 56 374 88 复合过滤 去除率(%) 40 40 6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