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1内容摘要:

introduction1 © 20041供应链物流管理 20042 20043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 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 第 1章 21世纪的供应链 第 2章 精益物流 第 3章 满足客户需求 第 4章 市场分销策略 第 5章 采购和制造战略 第 6章 运作整合 第二部分 技术结构 第 7章 信息网络 第 8章 企业资源规划和执行系统 第 9章 高级规划和进度安排 第三部分 运作管理 第 10章 库存管理和战略 第 11章 运输的基础设施和规章 制度 第 12章 运输管理 第 13章 仓储运作 第 14章 包装和物料处理作业 第四部分 网络设计 第 15章 网络整合 第 16章 设计流程和设计技巧 第五部分 行政管理 第 17章 组织和关系管理 第 18章 绩效育财务评估 第 19章 变革的范围© 20044教材 教材: 应链物流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清华大学出版社。 R. H. 业物流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45物流管理的发展历程 :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为物流管理阶段。 八十年代,跨职能流程管理,通过分析物料从原材料运到工厂,流经生产线上每一个工作站,产出成品,再运送到配送中心,最后交付给客户的整个流程过程,企业可以消除很多看似高效率却实际上降低了整体效率的局部优化。 比如运输部总想方设法降低其运输成本,但若其因此而将一笔需加快的订单交付海运而不是空运,虽然剩下了运费,却失去了客户,导致整体失利。 物流管理的范围扩展到除运输以外的需求预测、采购、生产计划、存货管理、配送与客户服务等,系统管理企业运作,使整体效益最大化。 一个典型的制造企业,其需求预测,采购和原材料运输环节通常叫做进向物流,材料在工厂内部工序间的流通环节叫做生产物流,而配送与客户服务环节叫做出向物流。 © 20046物流管理的发展历程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运输管理阶段(实物配送) 物流管理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 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用与工业界,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客户。 在这个初级阶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数量的产品生产出来后,被动地去迎合客户需求,将产品运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并在运输的领域去实现资源最优化使用,合理设置各配送中心的库存量。 准确地说,这个阶段物流管理并未真正出现,有的只是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库存管理。 物流经理的职位当时也不存在,有的只是运输经理或仓库经理。 © 20047物流管理的发展历程 :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为供应链管理阶段 九十年代,全球一体化,企业分工越来越细化。 大生产企业纷纷外包零部件生产,把低技术,劳动密集型的零部件转移到人工最廉价的国家去生产,以美国的通用、福特、戴姆勒 克莱斯勒三大车厂为例,一辆车上的几千个零部件可能产自几十个不同的国家,几百个不同的供应商。 这样一种生产模式给物流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如何在维持最底库存量的前提下,保证所有零部件能够按时、按质、按量,以最低的成本供应给装配厂,并将成品车运送到每一个分销商。 超过一个企业的管理范围,要求与各级供应商,分销商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精确配合,集成跨企业的供应链上的商业流程,才能保证个流程的畅通。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化到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 © 20048中国烧热了全球供应链 中国经济对外的旺盛需求燃烧着环球供应链。 但它同时也会给中国经济带来生产成本的提高、通货膨胀的传导、国际运费负担加重、贸易顺差的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 200490% n f 4% f n 5% n s y 7% 3%) 200410 $64,000 o f o f f A e A n n e 200411A f S s n e n 200412© 200413我国制造业 到二十世纪末,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达 27331亿 (1999年 ),占 3,在出口贸易中制成品已占近 90%。 2000年制造业从业 8043万人,占工业 辅助制造业就业: 8043万人 8000*2= 200414我国制造业( 我国目前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 居世界第 4位,依次:美国、日本、德国、中国。 总体规模仅相当美国的 1 5、日本的 1 4强。 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为美国的 1 25、日本的 1 26,德国的 1 20;© 200415我国制造业( 制造业结构偏轻 装备制造在制造业中的比重 1999年 ) 美国 (、日本 (、德国 (。 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 产业主体技术依靠国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依附于国外企业的组装业比重大,工业增加值率为26%,美国 (49%)、日本 (38%)、德 (,并且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 200416我国制造业( 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国有企业改革远未到位 企业集中度低,大型骨干企业少,而且围绕大型骨干企业的中小企业群体也未形成。 机械 电子 化工 建材 轻工 64% 200417我国制造业( 社会科学院等专家预测,未来 20年内: 我国制造业增长率将略高于 制造业增加值在 2000年 38%、 2010年 39%、 2020年 40%。 装备制造业将在制造业中的比重 2000年 28%,提高到 2020年 35%。 © 200418中国工业革命 英国金融时报 9岁,在美国大型制造企业英格索兰位于上海的工厂里担任高级工程职务。 他几乎每周都要接到猎头公司的电话。 现今企业,常为延揽象 类人才的工作经验,使其在欣欣向荣的中国制造业具有明星般的吸引力。 具备西方企业管理经验的工程师的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工业继续狂热扩张的潜在因素之一。 © 200419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观察家们相信,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所占的份额,有望在 20年的时间内,从目前的大约 7%扩大至约 25%。 本系列报道将通过数十个对中国、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瑞士和日本的领先企业的采访,探究那些对受到中国工业革命影响的企业来说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 200420中国制造企业面临的问题 在中国从事制造业的企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熟悉西方或日本企业业务流程的合格工程师极为短缺,尽管这个问题迄今为止还很少见诸报端。 西门子 (中国 )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彼得 博格透露,这家德国公司最近曾试图招聘一位接近 40岁的中国企业主管担任高层管理职务,但未能成功。 该人士曾在一家深受尊敬的美国公司有过一段成功的工作经历,但他坚持要求得到 50万美元的年薪,三倍于西门子的最高开价。 © 200421中国制造企业面临的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