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工商管理专业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用户人侵、网络系统的脆弱和瘫痪、机密信息泄露、重要数据丢失等安全事件带来的破坏性后果也成为电子政务良性发展不可回避的话题 [5]。 2020 年,国家网络应急处理中心共接到信息安全事件 64686 件。 此外,一些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网络过度依赖和使用国外安全产品和技术,造成政治性质的安全隐患;于此同时,也缺乏 规范的安全风险评估机制,随之而来的安全策略的制订也就缺乏科学、全面的依据。 电子政务专门人才缺乏 从事电子政务的专门人才缺乏,许多政府机关缺乏专业的 IT 运维 队伍,越是基层单位表现越明显。 政府部门 IT 人员的工资待遇由国家统一规定,不如 IT企业高而灵活 [6]。 IT 人员往往是事业编制,无法享受公务员的福利, IT 人才流动性较大,难以留住水平较高的 IT 人才。 电子政务建设可以称得上是“二分技术,七分管理”,既懂信息技术又了解政府工作流程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对于偏远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政府机构,它们的财政支持状况相 对较差,对 IT 人才的吸引力小,难以招聘到合适的 IT 人才。 尽管政府部门可以把 IT 运行和运维外包给专业 IT 公司,从而不必拥有自己的 IT 运维队伍,但目前的情况是政府部门的IT 运维资金无法落实,而且 IT 运维市场还不很成熟, IT 运维外包机制还不完善。 6 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机构不健全,改革不彻底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是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各不相同。 机构还很不健全,作用也很有限。 主要表现在:一是体制不顺。 如,国家信息办公室归国务院领导。 但有的地方政府的信息办公室(或称信息中心) 归地方政府办公室领导,有的地方归科技部门领导,有的地方属于政府的职能部门,有的地方则成了事业单位。 二是职能不清 [7]。 本来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工作应该由政府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但是,现在各级政府部门普遍担负不起这个任务。 即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和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服务等,尚无统一的政府职能部门来管理。 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原因。 只重视部门利益,没有全局意识 主要表现在:一是缺少调查研究。 有的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对于本地区的资源环境和地区特点缺乏了解和掌握,导致电子政务系统脱 离当地的实际和客观环境,引起资源浪费或资源不足等情况的发生。 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就需要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之前认真进行调查研究,详细制定建设规划,细致考虑实际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尽量避免一哄而上 [8],搞电子政务就应该循序渐进。 二是没有统一规划。 我国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是“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 “两网”是指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一站”是指政府门户网站;“四库”即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个基础数据库。 “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覆盖了中国电子政务急需建设的各个方面,涉及信息资源开发、信息 基础设施建设与整合、信息技术应用等各个领域 [9]。 我们以前的信息建设存在信息资源分散、共享程度低,自成体系等一系列问题,使得网络资源的整体利用率较低。 在目前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技术标准的情况下,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有一哄而上的迹象。 如果这种势头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可能会给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10]。 要搞好电子政务建设,关键的是要搞好整体规划,在规划的前提下,制定并完善统一的技术标准,避免打乱仗。 三是不计成本。 电子政务工程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 因此降低电子政务的运营成本是实施电 子政务的重要目标之一。 政府机构在实施电子政务 7 时,应以效益为本,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不要使电子政务成为增加政府预算开支的又一项沉重的负担。 四是重复建设。 源于我国现行的体制和机制上的弊端,我国的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现象较为严重,从而导致了许多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的现象。 这既给各政府垂直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又违背了区域性网络的“一个大脑和一套神经系统”原则 [11]。 不仅加大了建设统一政府网络的难度,而且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上极大的资源浪费。 因此,如何节约投入成本,整合现有资源,克服体制和机 制上的弊端,防止重复建设,成为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对专业人才重视不够 电子政务是个崭新的领域,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和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论证与设计,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明晰,知识体系和培养模式等不明确;二是由于缺乏有效的需求分析,人才培养机构的资源利用率不高;三是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力不足,目前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现有的教育培养能力远不能满足实践需要。 面对电子政务专业人才严重短缺这 一现状,为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加强现行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选择,通过优化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机制,加快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三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分析 1 电子政务的发展将会日益提升国家竞争力 一个国家信息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与未来发展潜力。 信息社会发展到现阶段,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化和成熟,信息化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影响也愈加明显 [13]。 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的原因是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本国的整体竞争 优势是各国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信息化建设本身也是各国竞争的焦点。 伴随着信息网络日益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公共行政管理和社会经济管理领域展开的重要内容。 发展电子政务本质 8 上就是改造传统的政府工作模式,使之能够适应全球的、虚拟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同时也适应社会以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型。 因此,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重大,它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强政府监管、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和服务能力、促进政务的公开、公正,以及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动打造高效、廉洁的政府,从 而提升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 2 全面推动政府创新 电子政务将推动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新型政府。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报告中指出,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各级政府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健全政府职能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实践证明,电子政务不但可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公 共服务水平,促进政府廉正建设。 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政府,是很多发达国家政府改革追求的目标之一。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加快,在电子政务手段的支撑下,建设服务型政府、阳光型政府、敏捷型政府、响应型政府、变革型政府、集成型政府将成为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14]。 在我国,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开展,电子政务对政府创新的作用还将进一步显现。 我们可以通过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在业务流程、人力资源、业务一致性、信息技术等。行政、工商管理专业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