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
2、,运输快,移栽方便。 3、糊筒糊纸筒是根据种植面积多少,确定糊纸筒多少,亩糊纸筒 3450 个。 在糊纸筒中,采取打歼灭战的办法,把纸张糨糊准备好,集中人力,集中时间,争取 23 天内糊完。 糊纸筒中,把纸筒糊成直径为 7 厘米,高 1012 厘米的圆筒,把纸筒糊完之后,在外面晒干,装土时抗用不坏。 4、拌土把营养土准备好,用 60%黑土和 40%已发酵的黄粪拌在一起,拌好拌均,堆放在一起。
2、三元复合肥 30 千克,按 60 厘米宽起高垄,垄高 10 厘米。 定植密度 3560 厘米,3 月下旬天气忽冷忽热,遇寒流棚外需围草苫,棚内加盖小拱棚,使棚内夜间最低温度 8以下的天数不超过 4 天,以防抽薹开花。 五、加强管理 缓苗阶段基本不放风,闭棚升温促进缓苗。 进入4 月份后,白天 2528,夜间 1518,坚持天天放风。 白菜开始结球后,白天每天放风一次。 水肥管理
2、白、变黄、变干,叶肉呈干纸状,病健组织区分明显。 三、防治措施 为了避免大白菜干烧心的发生,提高大白菜的产量和品质,除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适期播种外,还应采取如下措施: 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 4000磷酸钙 50 公斤、硫酸钾 15 公斤及少量的尿素,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使植株健壮生长。 同时要选择土地平整,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
2、色,中央灰白色,成薄纸状,半透明,后期病斑容易穿孔。 叶柄、花梗、种荚被害,病斑在湿度大时常长有淡红色的黏质物。 二、发病规律 染引起。 菌丝有隔膜,无色透明,分生孢子盘散生,一般埋在寄主表皮之下。 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单胞,无色。 可以菌丝附在种子表面上越冬。 到第二年条件适宜时,越冬的病菌产生出分生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侵染,引起田间发病。 发病后,在病部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
2、只能用腐熟人、吝粪水作追肥;发病田的水严禁流入无病田内;晴热天灌水。 5、治虫防病。 软腐病菌常在农家肥、土壤以及在黄条跳甲、菜青虫、地蛆等昆虫体内越冬,并随农肥、雨水及昆虫传播。 因此,人白菜在出苗后至 6 叶期,每 57 天喷药 1 次治蚜,6 叶期后根据虫情酌情防治。 可用农药:40乐果乳剂 1500 倍液;50辟蚜雾 液;5抗蚜 1000 倍液,任选一种,交替使用,每 667次喷稀释
2、用链霉素 150克/公斤,或新植霉素 200 毫克/公斤溶液,重点喷施病株及其周围叶柄,尽量使药液流入菜心,一般 710 天喷施一次,连喷 23 次。 二、霜霉病。 症状是叶片出现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叶脉处呈黄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连片,叶片枯死,莲座期以后发病较重。 该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孢子常借助于风雨传播,所以,温暖多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大发生。 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为主
2、链霉素 150克/公斤,或新植霉素 200 毫克/公斤溶液,重点喷施病株及其周围叶柄,尽量使药液流入菜心,一般 710 天喷施一次,连喷 23 次。 二、霜霉病。 症状是叶片出现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叶脉处呈黄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连片,叶片枯死,莲座期以后发病较重。 该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孢子常借助于风雨传播,所以,温暖多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大发生。 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为主
2、厩肥按 3:1 的比例配制营养土,过筛后装营养钵,浇足水,每钵播 23 粒种子,覆盖 厘米厚的细土,盖膜保温、保湿。 齐苗后及时间苗,2 片真叶时定苗。 育苗期间主要是温度管理,要保证夜温不低于 13,白天温度最好控制在 25左右,超过 30应及时放风。 定植前 1 星期要逐渐加大通风量炼苗,以增强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施肥整地合理密植定植前 1 星期,每 115 公顷(1
2、由于生长类细胞的分裂弱,春化缓慢。 但低温影响是累积性,不需要连续低温,一旦通过阶段发育春化过程,在 18温下 14 小时的长日照可迅速抽苔开花的,全部进行生殖生长阶段,失去白菜经济价植。 二、品种间的差异,显然大白菜都属于萌动种子低温春化型作物,但是品种耐的能力和时间的要求不一样,也就是对低温反应比较迟钝型的白菜品种,抽苔的较机率小,而中间型的品种相对低温敏感,易于抽苔开花。 三、气候原因
2、灌足底水,按株距 30 厘米,行距 50 厘米进行穴播,播后上面盖 1 层细砂,以防板结,亩保苗 4000 株以上。 5 苗 34 片真叶进行定苗,每穴留 1 株,定苗注意淘汰病、残、弱苗、留健壮苗。 土除草,结合定苗,降雨和灌水后,及时松土除草,防治土壤板结,避免发生草荒。 53 灌水追肥,从出苗至四棵,是白菜管理上的关键时期,为减轻高温干旱或高湿多雨对幼苗的危害,应加强管理,为了降低地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