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
2、地区病菌则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 越冬菌侵染田间发病后,病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由表皮直接穿透侵入。 病害再侵染频繁,条件适宜病情发展迅速。 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遇有昼夜温差大或昼暖夜凉露大,雨多时易发病,湿度高发病重。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肥水管理,保持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 (3)清洁田园。 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
防治小麦白粉病有什么方法?防治小麦白粉病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品种之间对白粉病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应注意选用耐病品种。 鲁麦 13、鲁麦 14、苑 7107、丰抗 2 号、中麦 2 号等对白粉病抗病性都比较好,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2)改进栽培管理:氮、磷、钾肥合理施用,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秋播前尽量铲除自生麦苗,减少秋苗发病。
分布与为害:我国各绿豆产区都有发生。 由紫云英单丝壳菌(染所引起。 除为害绿豆外,还为害黄芪、赤豆、黑绿豆。 症状:叶片表面散生小的白色粉状病斑,气候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大,病叶上布满白粉状物,即病原菌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嫩荚受害后,呈畸形,表面也生白粉状物。 病害发展到后期,在白粉状物中产生黑色的小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闭囊壳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第二年释放出子囊孢子
2、 一 25,适宜湿度 80左右,湿度较低也可发病。 一般田间荫蔽、昼暖夜凉、结露多病害较重,樱桃番茄生长中后期管理不善,植株生长衰弱、空气较干燥病害仍可发生蔓延。 防治方法1彻底清除病残体和田间杂草,尤其是蓼科杂草,减少初侵染菌源。 2增施有机底肥,中后期适时追肥,避免早衰,零星发病时及时摘除病叶。 3发病初期选用农抗 120 或武夷菌素 200300 倍液,或 40福星(新星)乳油8000
2、施氮肥、群体过大的麦田为防治重点。 根据上述发病规律,必须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一)选用抗病耐肥高产良种。 (二)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晒种,经阳光紫外线照射,杀死附在种子表面上的病菌,减少菌源基数。 用种子量的 锈宁拌种,可减少菌量而推迟发病;或用 三唑酮拌种,对条锈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三)实行保健栽培,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底肥为主,追肥为辅。 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蔓和种荚。 叶片受害,初期在叶面上产生白粉状淡黄色小斑,后扩大为不规则形的粒斑,并相互连合成片,病部表面被白粉覆盖,叶背则呈褐色或紫色斑块。 叶片严重发病后,迅速枯黄。 茎蔓和种荚受害,也产生粉斑,严重时布满茎荚,致使枯黄坏死。 豆白粉病在广西无明显越冬期,而是以分生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使病害在其寄主作物间辗转传播为害。 豌豆白粉寄主范围很广,可侵害豆科、茄科、葫芦科等 13 科 60
2、发病。 栽培条件对葡萄白粉病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应采取综合性的病害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主要是及时摘心绑蔓,剪副梢,使蔓均匀分布于架面上,保持通风透光良好,减轻病害发生;采用避雨栽培的葡萄园在夏季晴好的天气应揭开薄膜,以便通风降温。 二是清洁果园。 冬季剪除病梢,清扫病叶、病果,集中烧毁。 病重地区或易感病的品种,要用药保护。 一般在葡萄发芽前喷一次波美
2、气晴爽的条件下发病重,降雨或有水滴时孢子不萌发,保护地栽培比露地栽培发病情况严重。 (3)防治方法。 最好采用一年一栽的栽培方式,采收后把老株全部拔除,集中烧毁。 在生长季节及时摘除老叶、病果,集中烧毁;合理施肥灌水,施氮肥不宜过多。 在大棚、温室栽培时,要通风,灌水宜少。 由于促成栽培方式不易用药,所以在定植前对幼苗进行防治很重要。 采用半促成方式栽培时,在铺地膜前喷一次药。
2、向上卷曲,叶缘萎缩、枯焦。 花蕾遭受侵染后,难以开放,花瓣转为红色。 幼果受害后发育受阻,并且逐渐干枯。 这两种病害的共同点,一是均为真菌性病害,均在病株残体上越冬;二是均忌连作种植;三是气温在 12范围内,在高湿条件下均易发病。 针对草莓灰霉病、白粉病的生态特点,须从农业措施和化学防除两方面着手防治。 一、农业防治:一是进行水旱轮作,连续种植一般不能超过 2 年;二是改善水系设施
2、上的水膜、水滴使孢子吸胀破裂而死亡;加上连续长期施用防治其他病害的农药也对白粉病有防治作用,所以在日光温室里一般较难见到本病的发生和蔓延。 但在日光温室温度低、种植密度大,特别是地面覆盖地膜始终不揭去的情况下,本病可能发生并成为主要病害。 (3)防治方法目前该病菌已对多菌灵、托布津等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用药时应注意。 可用 40%杜邦福星 5000 倍液,粉必清可湿性粉剂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