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藏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冻鱼片的加工保藏冻鱼片的加工保藏方法如下: 加工工艺 工艺流程:原鱼冲洗前处理(去鳞、去内脏、去头)洗净剥皮割片整形挑刺修补冻前检验漂洗摆盘速冻包冰衣检验冷藏成品。 操作规程: (1)原料:要求鲜活,个体规格在 1 公斤左右。 三去时要洗净血污黑膜。 (2)剥皮与割片:剥皮与割片是关系到产品质量和出品率的关键工序,加工时要先剥皮。 剥皮:在这工序中
1、种是主要的生物资源,也是食用菌生产首要的生产资料。 一个优良的菌种被选育出来以后,必须保持其优良性状不变或尽可能地少变慢变,才不至于降低生产性能,能长期在生产中使用。 因此,菌种保藏在食用菌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菌种保藏原理菌种保藏的方法很多,但原理大同小异。 首先要挑选优良纯种。 利用微生物的孢子、芽孢及营养体;其次,根据其生理、生化性,人为创造低温、干燥或缺氧等条件
2、,从而延缓蔬菜色泽、风味、品质和营养的变化。 二、操作要点1、选料:要选用纤维少、含水量低、荚肉厚、种子发育慢、绿色或深绿色的矮生品种。 要求荚大小适中、均匀、整齐一致、无病虫害、无机械伤、无腐烂变质,成熟度已达到速冻保藏要求。 最好是采收不久的新鲜豆荚。 2、处理:整理。 选好的豆荚要去掉两端和侧筋,横切成丝或纵向切成片,便于迅速排热冻结和解冻后符合食用要求。 清洗。
程影响不大。 溶质相对分子质量则是对腌渍过程有一定影响,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需用的溶质重量也就越大。 若溶质能离解为离子,则用量显然可以减少些。 3. 扩散、渗透平衡 食品腌渍过程实际上是扩散和渗透相结合的过程。 这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其根本动力就是由于浓度差的存在,当浓度差逐渐降低直至消失时,扩散和渗透过程就达到平衡。 二 、 食品的腌渍工艺与控制 (一 ) 食品的腌制 1. 干腌法 2.
纸质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特点 (二 ) 常用的食品包装纸和容器 四 、 玻璃和陶瓷包装材料和容器 (一 ) 玻璃容器 (二 ) 陶瓷容器 五 、 食品包装用复合材料 (一 ) 食品包装用复合材料的性能 、 特点 (二 ) 常用的食品包装用复合材料 第三节
而受到冻伤 , 因此应按其特性采用适当的低温。 三、食品的冷冻保藏 • 食品在冰点以上时,只能做较短期的保藏,较长期保藏需在 18℃ 以下冷冻贮藏。 • 食品在冻结过程中,不仅损伤微生物细胞,鲜肉类、果蔬等生鲜食品的细胞也同样受到损伤,致使其品质下降。 • 速冻,通常指的是食品在 30分钟内冻结到所设定的温度( 20℃ );或以 30分钟左右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 5℃ ~ 1℃ )为准。 四
包装材料之外,还有附着在食品表面及内部的微生物、昆虫和寄生虫等生物体。 辐射化学效应的强弱用 G值 表示,所谓 G值就是介质中每吸收 100eV能量时发生变化的分子数。 例如,麦芽糖溶液经过辐射发生降解的 G值为 ,则表示麦芽糖溶液每吸收 100eV的辐射能,就有 4个麦芽糖分子发生降解。 不同介质的 G值可能相差很大, G值大的,辐射引起的化学效应较强烈; G值相同者
线上的区域 A、 B、C代表食品物料中不同结合状态水分。 15 2. 水分活度对食品的影响 大多数情况下,食品的稳定性(腐败、酶解、化学反应等)与水分活度是紧密相关的。 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 水分活度对酶反应的影响 水分活度对食品中其它化学反应的影响 16 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的发育 1. 30 ℃ 金黄色葡萄球菌 3. 30 C梅氏弧菌 17 18 最低 aw 细菌 酵母菌 霉菌
有机酸是食品的调味剂,还可通过影响食品的 PH值变化而起到抑菌作用。 大肠杆菌、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等食品细菌生长的 PH值下限为 ~ ,乳酸菌等产酸菌生长的 PH值下限为 ~ ,霉菌、酵母菌生长的 PH值下限为 ~。 含酸量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呈正相关性。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50 食品中有机酸的来源因食品种类而异。 鲜食水果及其加工品中的有机酸 , 通常是果实固有的;食用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