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工作
保密督促检查 1. 做好本单位内的各级各类执业资格、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高学历考试和中、高考等考试中涉密试卷全过程的保密监督检查工作,保证考试工作中国家秘密的绝对安全,并在每次考试结束后写出专题报告。 缺报一次扣 1分。 2. 坚持积极防范,突出重点的方针,严格按照《要 害部门、要害部位管理规定》的要求,做好保密要害部门管理的检查工作,并按要求写出自查报告。 未进行检查扣 4分
和集团公司全体职工应当慎重对待、妥善处理好大众 媒体和境外媒体的采访,自觉维护集团公司合法权益和企业形象,严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向大众媒体和境外媒体投寄传播涉及集团公司秘密的稿件、图文声像制品、电子文档; (二)不得就涉及集团公司秘密的内容,擅自接受大众媒体和境外媒体的采访,对确因工作需要而又属于集团公司秘密的事项,应当事先报集团公司宣传专业保密小组审查;
涉密笔记本电脑处理的 3 秘密信息必须存放在软盘、 U 盘、光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存诸介质中,并与笔记本电脑分离保管,涉密笔记本电脑不得储存国家秘密信息。 第七条、涉密计算机操作人员调离时应 将有关材料、档案、软件移交给其它工作人员,调离后对需要保密的内容要严格保密。 接替人员应对系统重新进行调整,重新设置用户名、密码。 第八条、对于违反本规定,发生计算机及网络泄密事件的
场维修,禁止个人将设备擅自送外维修。 为了确保保密管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泄密隐患,堵塞管理漏洞,史志办十分重视对保密工作的督促检查,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常规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对单位各科室保密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四、工作到位,成效显著 通过此次保密工作检查,史志办的保密工作得到了有效的加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殊情况确需携带的,应经相关组织或部门批准,但必须做到密件不离身; 不准携带标注密级的文件出国访问、考察、学术交流等涉外活动。 确因需要的,应经相关部门批准,并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 不准携带标注密级的文件出差。 特殊情况下确需携带的,应经相关组织或部门批准,做到密件不离人,并须有安全保障措施; 不准接受记者采访、举办新闻布会涉及党和国家秘密; 不准私自留存标注密级的文件,阅办完毕的密件要及时清退;
员接触各种含有客户信息内容的投保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各类问卷和补充调查问卷、凭证、清单、授权书、资料原件 /复印件、财务状况证明文件原件 /复印件以及其它有关证明或补充资 料等。 不准将上述资料随意摆放或带到与工作无关的场所。 业务 处理完毕后,按照档案管理办法需要归档的资 3 料均须及时存档保存。 第八条 相关单据 打印、清分、寄送、分拣发放由专人负责,与操作无关的人员不得接触。 第九条 单据
止技术保密协议。 保密协议一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即发生法律效力,任何一方违反协议的,另一方可以依法向有关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条 公司可以在劳动聘用合同、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协议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工作人员协商,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约定有关人员在离开公司后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其他单位内任职,或者自己生产
注明发放范围及制作数量。 纸介质秘密载体应当在涉密打印机印制,磁介质、光盘、 U 盘、移动硬盘等秘密载体应在本部门制作及 监管。 部门第一负责人负责监管本部门密件的销毁工作。 任何个人不得随意销毁,更不得当废品出售。 摄制保密内容的声像资料,须由部门第一负责人批准,摄制完成后的声像资料、图片、照片交由兼职保密员保管并及时归档。 办公自动化设备和计算信息系统保密 部门应加强对办公自动化设备的管理
员要认真检查扩音、录音设备的保密状况,防止扩音设备产生寄生振荡泄密。 严禁在秘密会议上使用无线话筒。 秘密会议的与会人员入场时,要按参加会议人员名单验证入场,并由本人签到。 严禁与会议无关的人员进入会场。 对 需要列席会议的人员,也要事先提出名单,报经领导人批准,不允许参加会议人员随意带领其他人员进入会场。 对参加会议的实到人员要记录在案。 绝密性会议要严禁与会人员记录会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