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
图的,也写出图上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最简整数比。 生 1:我是按学生 1所画的图,我的图上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最简整数比是 1:1000. 生 2:我的图和学生 2一样,我的图上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最简整数比是 1:2020. 师: 我们把所画图的图上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最简整数比就叫做你所画图的比例尺。 板书: 比例尺 图上长度我们叫做图上距离,实际长度叫做实际距离,所以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
尺分别是多少,并标在图上。 名称 黑板长 黑板宽 图上距离 15厘米 5厘米 实际距离 3米 1米 比例尺 1: 20 1: 20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比例尺,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比例尺的。 学生可能说出: 图上距离 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20 厘米。 图上距离 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米。 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 1/20。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 20 倍。 让学生自己说,同位说
图上距离 = 比例尺有单位吗。 你在哪里见过比例尺。 (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 ),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 )。 你还有新的发现或者问题吗。 自学要求: 坐姿要端正。 看课本文字内容并填空。 课本上自学任务完成后快速看思考题,并把不懂的记录下来,做好小组内发言的准备。 自学时间 5分钟。 四、组织小组、展示,进一步以
分析比例尺 1: 8000所表示的意义。 引导分析:比例尺 1: 8000,说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8000倍。 也可以理解为比例尺 1: 8000也就是图上距离 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80 米。 尝试列式 根据对 1: 8000的理解你能尝试列出算式吗。 师:交流算法,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算法,为什么会这样列式, 要让学生根据对比例尺的意义的理解去解决问题
)比例。 ( 8)、正方形周长和边长成( )比例 ( 9)、圆柱底面半径一定,体积和高成( )比例 ( 10) 12x=9y,则 x : y=( ) : ( ) 用 12四个数写一个比例 知识应用 铺一间教室,用边长是 3分米的方砖需要 400块,若改用边
实际问题,使课堂充满了探索的气息。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践应用中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 数学实践活动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与提高的过程。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把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提炼与加工,上升为数学问题去研究的时,又必须回归生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各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进一步发
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题中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师: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 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师: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1: 1000,也可以写成 1/1000。 你是怎样理解这幅图的比例尺的。 学生交流: 1: 1000
地图上 1 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 50km的实际距离。 ” 4.介绍放大比例尺 出示图例 2 “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 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襄阳市 47 中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 2 以后,再画在图纸上。 下面就是一个弹簧零件的制作图纸。 “ 学生看图, “你知道比例 „2: 1‟表示什么意思吗。 这也是一个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 2: 1 比较
时,比例尺的后项是 1。 接着教材共安排了三个例题:例 1教学把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例 2采用列方程的方法,借助 “ 解比例 ” 解决 “ 已知比例尺和图距求实距 ” 的问题;例 3是综合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实际距离,先确定比例尺,再求出图上距离)。 再后面就是一些相应的“ 做一做 ” 和练习。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依据,教学之前,教师不仅要读懂教材,更应该读 “ 透 ”
1 100 宽的实际距离: 3247。 = 3 100= 300(厘米) 1 100 400厘米= 4米 300厘米= 3米 面积: 4 3= 12(平方米) 注意:计算 实际距离 最后 一定要换算单位。 图中的长是: 9厘米 宽是: 6厘米 解:设卧室的实际长是 X厘米 9 X = 1 100 1 X = 9 100 X = 900247。 1 X = 900 900厘米= 9米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