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
重新分组后,学生有了归属感、荣誉感。 以小组为单位,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形成合作、竞争的学习气氛。 本节课是初中阶段最后一节较完整的实验探究课,学生已经举备一定的设计能力,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进一步强调演示实验的可视性、准确性、操作性、实用性。 第 3 页 共 5 页。 学生思考、讨论,并逐一回答,教师作正确引导,把学生的方法引向更合理的途径上。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泥土的比热容 我国新疆沙漠地区流 传一句话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试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质量相同的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的情况,关于两个物体的比热容( ) A、 c甲 c乙 B、 c甲 c乙 C、 c甲 =c乙 D、无法判断 甲乙两金属球,质量与温度都相同,先把甲球放入盛有热水的杯中,热平衡后水温降低了 t度。 把甲球取出,再把乙球投入杯中,平衡后
t ,而升高到 t、降低到 t 对应的是物体的末温 t. 例如: “ 升高(降低)到 10℃ ”中的 的“ 10℃”是末温 ; “升高(降低) 了 . 10℃” 中 的“ 10℃ ”是温度的变化量 △ t。 2) 由公式 Q= cm△ t 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 补充练习 】 1. (判断题 )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176。 C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比热容。 (符号 C) 单位:焦 /(千克 .开 )通常写成焦 /(千克 .摄氏度 ) ,符号是 J/()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意义: 1千克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温度的乘积( m△ t)之 比 叫做比热容( c)。 比热容在数值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如何定义这种属性比热容。 比热容的定义是什么。 简称字母。 定义式是什么。 定义方法是什么。 单位是什么。 你对比热容怎么理解。 推导公式有什么。 同种物质比热容是相同的,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比热是 物质 的一种物理属性。 与 Q、 m、 △
的多少,使用酒精灯做热源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我探究 评估 实验器材 单位时间吸收的热量可能不同误差较大 如果只通过“水和食用油”一个实验,就 得出上述结论,可靠吗。 存在什么问题。 结 论: 不同的物质,在质量 和温度升高的度数相 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实验结论 不可靠,存在偶然性 我探究 评估 实验方案 控制变量 质量相等 比较加热时间 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 方案 1 方案 2 还有其他的
℃ 的水 D、将铁块锉成铁球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B、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C、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D、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变化的多少以及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都无关。 D 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它反映了物质吸热和放热能力的强弱。 B、温度、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比热容大的物体含的热量多。 C
是: 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领先的吸热本领弱 温度升高相同的度数,吸收热量少的吸热本领弱 播放第 二 页幻灯片: 根据类比的思想去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这 是相同条件下对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时的温度变化图像 根据图像,结合类比的方法可以比较甲、乙两种物质的比从学生熟悉的物理科学探究方法之一的“类比法”入手进行教学,使学生坚信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求知欲。 用比饭量类比比热容
水孕育了最初的生命,江河哺育了人类的文明,不同肤色的人都把自己的祖国比作母亲,也总把祖祖辈辈汲水的江河称为母亲河,就像我国的黄河。 在任何的一个国家里都有自己的母亲河,你能列举出几条河流吗。 师生材料交流 教师展示地图,让学生从地理位置上对捷克和沃尔塔瓦河进行了解。 161。 162。 教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补充(作者、创作背景以及交响诗体裁) 161。 162。 教师钢琴伴奏
3、泥、沙石、金属的比热容较小 4、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 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热容越大温度变化 _____ 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越大吸收热量 ______ 越多 越小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煤油的温度/ 0 C 21 34 42 48 55 水的温度/ 0 C 21 27 32 37 40 45 51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