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 128 16= ( 2)尝试计算。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 3)小组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 4)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 提问:先算什么。 (先算 128 6)再算什么。 (再算 128 10)最后算什么。
看出商 4。 如果被除数、除数比较大,不能一眼看出该商几,该怎么办呢。 我们来想一想,除数是整十数来试商,是不是会比较 方便些。 下面咱们就用 尝试一下。 ( 3)师生共同经历试商过程。 请学生说出把 21 看作几十试商。 之后,试除 „„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用 20 试除得到的商 4 称为 “ 初商 ”。 “ 初商 ” 是否合适,必须进行检验。 ( 4)完成 课件上的熟能生巧
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 3)教师说明: 今后我们要学习的乘法题口算可能一时算不出来,那就需要我们用竖式的方法笔算出来。 今天我们就以 为例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 4)全班动笔试算(让每个同学在练习本上写竖式) ( 5)向同学展示正确算式。 教师边板书边强调写竖式时要把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 ( 6)设疑引思:教师出示提纲学生讨论: a.计算时
个 40 是多少,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加起来。 先算 2 个 8 根是 16 根,把其中的 10 根捆成一捆放在 2 行小棒的下面,另外 6 根放进这捆小棒的右边:再算 2 个 4 捆是 8 捆,一共是 9 捆又 6 根,那么 48 2=96 是怎样算出来的。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③竖式计算。 问:怎样计算呢。 借助直观操作、边讲解边板书竖式。 4 8 2 1 68 2 8 40 2( 8
0 本,要求 “ 可以分给 几个班 ”。 同学们,题目中已知的是 什么。 要求的是什么。 92 本连环画,每班 30 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二、探究新知 92247。 30 先估一估,这些书大约可以分给几个班。 92 本连环画,每班 30 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90 90247。 30= 3 ≈3 怎样笔算呢。 二、探究新知 92247。 30 92 本连环画,每班 30 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的乘积小 , 余数比除数大 , 商就 ( )。 算完后还不要忘记 ( )。 4, 学校礼堂每排有 28个座位 , 四年级共 有 197人 , 可以坐满几排。 还剩几人。 28 ) 197 7 196 1 7(排 ) ……1( 人 ) 30 197247。 28=
4 0 10 3 0 1. 30 6 4 40 8 5 40 3 2 4 80 5 6 5 50 2 8 0 2. 20 1 4 0 280247。 50我是这么想的: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 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 50 5接 近 280且小于 280,所以商 5,写在个位上。 五、巩固练习: 1. ( )里最大能填几。 20 ( )< 81 50 ( )< 180 40 ( )<
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 84。 因为 21 4正好等于 84,说明商 4合适,这时将 4写清楚。 64247。 21= 68247。 34= 79247。 22= 92247。 23= 3……1 2 4 3 ……13 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 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
注意:商的位置 92 30 ) 85 40 64 30 40 20 30 10 3 30 2 40 0 60 2 2 80 4 5 0 例 2: 140本故事书,每班分 30本,可以分几个班。 140247。 30= 140 30 4 120 20 4(个) … 20(本) 注意: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 余数要比除数小。 答:可以
,让学生理解算理。 第一步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是旧知,我就一笔带过;第二步 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得到是几个十,所以要写在十位上,从而突破难点。 第三 步 让学生理解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然后通过个别说,同桌互说逐步掌握计算方法。 课堂练习 通过我的讲解学生能够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此时我安排了两个练习: (课件出示) ( 1) 、 火眼金睛,辩一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