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
认真的听;拼完交换一次。 老师要抽拼读得最认真的孩子来当小老师。 开始 抽生拼读,注意认真听,他拼读对了,我们就跟读两次;拼读得不对,举起你的小手来帮帮他。 哇。 孩子拼读得真准确。 掌声送给自己。 (强调容易读错的地方)你最喜欢哪个字。 给他组个词,还可以 ...... 四、学习韵 文 1孩子们真能干。 老师要奖励大家,送你们一首好听的儿歌,请看大屏,认真听。 好听吗。 想学吗。 赶快翻到
种球较小。 出示 1个篮球、 3个足球,说说哪种球多。 哪种球少。 再出示 3个足球和 8个乒乓球,说说哪种球多,哪种球少。 通过这两次比较,你知道了什么。 可见大小、多少、长短等都是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二)第 1课比一比》。 【在教学《画》一课时学生接触了一些意思相反的词,这样的引入自然顺畅,又注 意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 二
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指导看图 P4(投影 ):图上有什么。 3
谁能借助图画的提示读出这些词语。 离开图画你能读出来吗。 请同学们 四人小组识字,有小 组长带领完成三个任务。 a、组长带领 组员 保证每个 人都 会拼 读。 b、组长带领 组员 去掉拼音识字。 C、 讨论 识字方法、组简单的词。 教师检查 全班 讨论学习:说说你早已认识了哪个字,怎么认识的。 你能给这些生字再找一找朋友吗。 (用生字组词。 ) 现在我们要带生字 回到课文中去
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 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 (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 比轻重。 ( 1)出示天平,迚行介绍。 (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 指名交流。 4. 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乊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不高矮
、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明确比较的要求。 (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指导看图 P4(投影):图上有什么。 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 (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 XX
问题: 刚才我们用量一量的方式确定了你的 一庹( tuǒ)(伸开 双臂)、你的肩宽、讲台、教室分别大约有多长,现在请 你再想一想:你的一庹大约是 1米 20厘米, 1米 20厘米有多 长;你的肩宽大约是 30厘米, 30厘米有多长;教室的长大 约是 10米, 10米有多长。 记住它们。 3. 记一记,在脑中形成表象。 二、解决问题,深化对长度概念的建立 (一)估一估、量一量
矮、长短的存在。 (1)开学时,老师带领大家参观了我们的学校,想想校园里的一幢幢教学楼,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2)平时你们还见过哪些高矮、长短的例子吗。 老师选放一些图片 (通信塔、上海东方明珠塔,盐城到南 京、北京线路图等等 ) [评析: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引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兴趣,而且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 活动二: 合作交流,比较高矮:看
,才顺势“收网” : 如果按第三种观点,怎么去比较两个队平均投中的个数呢。 这样过渡到到平均数的求法上来。 通过这次激烈的争辩,学生从而从统计的角度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刻骨铭心的体会到了平均数的必要性。 ) 三、组织讨论 : 怎样才能求出每队投中投中的平均数呢 ?。 学生可能会说出移动,老师表扬并板书:移动 : 移多补少 抽学生上台示范。 老师课件演示并总结 : 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
体长短时,我故意拿出两支长短丌同的粉笔,错开 用手捏住一端,让学生猜一猜谁比谁长。 孩子都喜欢猜一猜,一下来了兴趣,大部分学生脱口而出,说长出的那支长。 但会仔细观察的孩子,却说丌一定。 我趁机让他说为什么,然后给大家看结果。 在同学们看到结果不想象丌一样的时刻,也就明白了那个学生为什么说丌一定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