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法
( 8) 十家为一保,农闲时练兵、生产、维持治安,战时编入军队。 民户代养官马, 可减赋税 丰都实验中学高二历史备课组 ( 9) ( 10) 监督兵器制造,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 三、育才 目的 措施 具体内容 影响 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为变法造舆论 ( 11) 废除原来的科举考试,以经义策论取士;改革“恩荫”的选官制度 ( 12) 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 【 角色体验 】
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首先请同学们看几幅图片,然后谈谈这几幅图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师:对,这是一个自然生存法则,它却成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救国救民推进改革的有力武器,为什么会成为武器呢。 让我们带着疑问共同走进那个时代,揭开那段历史的篇章,了 解那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 第七课 维新变法运动 讲授新课: 师:首先请同学们看一幅图片,请 根据
2 富的地方工作经验, 为他以后的变法改革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调到中央任职后,他把自己的一系列改革意见写成长达万言的 《言事书》 ,进献给仁宗皇帝,要求变法改革,但未被仁宗采纳。 直到 1068年,年轻的宋神宗即位,才起用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冲破重重阻力,人称 “拗相公”。 在变法过程中
行变法,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用中央集权制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专政。 为什么说上层建筑的改革是历史的必然。 战国时期,群雄角逐, 战争 频繁。 为了 富国强兵 ,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讨论:为什么法家学说在战国时期,备受推崇,并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武器。 二、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 ( 1)管仲改革:目的、内容、实质、意义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封建剥削方式的产生,井田制难于维持。 很多地方出现了
便可抵御外辱。 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是“ 以夷变夏 ” ,将毁灭封建法统和伦理道德。 张之洞(洋务派): “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 ” 洋务派和顽固派的 主要分歧是什么。 要不要 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技术)。 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顽固派 完全排斥西学,反对学习西方。 05:09:45 结局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
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 ” 材料二:右图是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战国墓中发掘出来的“牛尊”。 从牛 尊来看,牛鼻穿有鼻环。 请回答:( 1)两则材料说明了战国时期,我国哪一项生产技术的改进。 ( 2)这项生活技术的改进有何 作用。 拓展探究典型题 [ 综合题 2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国君变法的最根本原因是 (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称霸天下的欲望 C.缓和阶级矛盾
政权 消极: 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导致经济结构单一 其深远影响有: 1)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吏 强化中央集权 2)什伍连坐制度 政治方面 3)轻罪重刑 加强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权力 强化人民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 焚烧诗书 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思想方面 四、商鞅变法的结果 性质:
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按军功大小封爵、授田、赐宅, 贵族子弟若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 将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成县, 由国君任命县令治理。 商鞅变法的 主要内容 编制户籍 实行什伍连坐法 统一度量衡 制定度量衡的标准器,颁行全国。 承认土地私有 , 允许自由买卖 奖 励 耕 织 历史作用 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主要内容 承认土地私有 , 允许自由买卖
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 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增强国力。 废除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 提高军队战斗力; 有利于地主阶级掌权 燔诗书以明法令, 以吏为师 加强思想控制 塞私门之请, 移风易俗(分异令) 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 全面性: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 有效性: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封建制度 (性质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性质: 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积极:
为,十室灾八九。 王安石 《 感事 》 忧国忧民、为人刚正,意志坚强。 “ 三不足 ” 的大无畏精神推动着变法 王安石( 1021-1086),字介甫,江西临川人 宋英宗之子。 1067— 1085年在位,曾说: “ 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 ” 即位后,不治宫室,不事游幸,有恢复河朔、革除弊政之志,用王安石行新法,励精图治。 宋神宗( 1048— 1085) 一、起用王安石 二、 变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