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
青云中学边塞战争诗四首1
景,常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辽阔壮丽的景色,因而富有浪漫的奇情异彩,他还善于将见闻和经历分成一组组画面,加以深入细致地描绘,他的边塞诗想象丰富,气势磅礴,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最高成就。 作者简介 李益 (748~ 827),唐代诗人。 字君虞,中晚唐的重要诗人。 陇西姑臧 (今甘肃武威 )人。 大历四年 (769)登进士第。 后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 贞元十六年南游扬州等地
青云中学边塞战争诗四首2
里相思之情。 曲笔:以闺中之思已衬出已愁,更为情深 写得虽是“边愁”,但意境雄浑开阔,情调激越悲凉,绝不只是儿女情愁。 理解曲笔的表达技巧: 作者表现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作者不直接写出来,而是从深闺的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是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 作者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就全篇而言,这一句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
边塞诗歌三首
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字少伯,盛唐著名诗人 (公元 698公元 766年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 《 唐才子传 》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行,诗歌的一种体裁,从军行,写军队生活的乐府古题。 王昌龄共写 《 从军行 》 七首,这是第四首。 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 诗的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