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
2、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 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 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 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比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 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边塞诗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2、其为王龙标。 此间李白有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赠送。 安史乱起,再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 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 晓大惭沮。 ”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于盛唐诗坛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 殷璠河岳英灵集收二十四人诗作
上又有什么不同 ? • 二诗在抒情上,“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 “其四”则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 二诗在环境和心理描写上都有悲凉意味,只是“其一”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之音,从听觉方面抒发思乡之情,心理描写上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
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首诗前三句写景,第四句抒情。 写景抒情的铺垫和基础。 B诗中明显流露出一种思乡之情,表现诗人对战争的反感,有一种消极颓废情绪。 C“ 更吹羌笛关山月”一句作者借笛声表达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D诗人巧妙地处理了景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写景,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 这首诗用哪些手法写相思之情。 借景抒情 借音乐抒情 用想象抒情
染烘托、用典、直抒胸臆、虚实结合、视听结合等等 记住一首最具代表性的边塞诗 —— 高适 《 燕歌行 》 战士 忠勇报国精神的热情 颂扬 将领 腐败无能的强烈 不满 家庭(思妇征夫) 的深切 同情 统治者 穷兵黩武罪恶的揭露 边塞景物 的描写,渲染战事的紧张残酷。 活动二:体验、尝试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裘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1)分析一、二句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