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
2、黑色,导致小麦植株失水干枯而严重减产。 2、防治方法(1)防治时间:小麦初发病或出现中心病团的时候施药防治。 (2)药物及用法:每亩用 15%粉锈宁 100 克,兑水 50斤喷雾或每亩用秀特 30 毫升,兑水 50斤喷雾。 二、小麦赤霉病1、症状及为害:小麦赤霉病又称烂头麦,主要为害小麦穗部。 扬花期感染花药,后扩散到颖壳上。 初为水渍状病斑,再变为褐色,气候潮湿时穗部产生粉红色霉状物
2、提高发芽率,促进甘蔗早生快发。 6、对白蚁可用诱杀法。 在白蚁滋生地堆放废弃蔗茎、蔗皮、木萌茎及杂草等,待白蚁大量集中到诱杀点后,用“灭蚁灵”喷洒,喷洒后小心恢复原处,使其继续活动,互相传递中毒死亡。 7、2 月底前蔗螟开始羽化,要彻底消灭越冬蔗螟。 抓好甘蔗早管理,以促进甘蔗早生快发,减少螟害。 8、2 月底前把蔗地的蔗头、蔗叶沤肥,或烧掉,彻底斩掉螟枯梢及残留在宿根蔗地上的冬笋。 9
1、近期市站及各地田间调查分析,预计我市今年晚稻秧田主要发生的病虫有三化螟、稻瘿蚊、稻叶蝉、稻飞虱,此外局部秧田将发生苗稻瘟。 1、三化螟:预计第三代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量地区差异大,发生期比去年推迟 34 天。 第三代螟蛾盛发期 7 月 1528 日,螟蛾盛发高峰期 7 月 21 日前后,螟卵盛孵期在 7 月 23 日8 月 6 日,盛孵高峰期在 7 月 27 日前后
治情况、残虫量结合禾苗长势、天气情况和历史资料分析,预计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如下:一、三化螟:预计第四代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 发生面积 亩。 根据调查第三代三化螟发育进度和天气情况分析,预计第四代成虫始盛期 9 月35 日,高峰期 9 月 710 日,盛末期 9 月 1013 日,防治适期 9 月 1113日。 二、稻纵卷叶螟:预计第六代中等偏重、局部重发生,发生面积 0 万亩。 8 月
1、据虫源基数、栽培特点和历史资料,结合天气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我市今年晚造秧田病虫害发生中等,发生程度比去年同期重,发生期略迟,发生分布不平衡,沿江、沿海部分地区发生较重。 主要发生病虫害有三化螟、稻瘟病、田鼠、福寿螺等,各地要加强秧田病虫防治,减少大田病虫为害,确保晚稻丰收。 一、病虫发生情况1、三化螟:预计第三代三化螟发生中等,局部中等偏重。 第二代三化螟虫源基数较去年同期高
1、冬今春,气温偏高,雨量偏少,有利害虫越冬,田间虫口密度较大。 据调查,当前甜玉米正处于拔节至抽雄期,发生的主要病虫有玉米螟和大、小斑病。 、病虫发生情况。 玉米螟:据调查,甜玉米株平均受害率 高的 9%。 平均亩存虫 ,当前田间以 3、4 龄虫为主。 大、小斑病:据调查,株平均发病率 高的 叶平均发病率27%,主要在下部叶片发生。 二、发生趋势分析。 据广州国际专业气象台预报,广州市 5
前,我县水稻正处于分蘖期。 由于受近日强对流天气影响,我县普降大雨,形成多雨高湿、凉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水稻各种虫害特别是迁飞性害虫的发生。 据我站近日在龙圩镇、大坡镇和新地镇等地调查,当前我县下列水稻虫害发生较重。 月下旬,我县受强对流天气影响突降狂风暴雨,有较大量的稻飞虱随气流迁入我县。 据我站近日调查,稻飞虱以白背飞虱成虫为主,早插浓绿田块虫口密度高的百丛飞虱 3601012 头
1、稻在夏季应重点注意防治稻瘟病、稻飞虱等。 1)种子处理,稻种应从无病田或轻病田留选。 (2)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经济有效措施,也是综合防治的关键措施。 (3)加强栽培管理,保证基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促使水稻植株健康生长,配合水的管理,创造不利于稻瘟病发生流行的环境条件。 (4)抓住关键,适时喷药保护。 稻瘟病化学防治必须确立“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
2、见,发生期与常年的 3 月 10 日推迟了 10 天以上。 4 月 14 日稻桩子囊壳穴带菌率为 22%,病株率 子囊壳成熟度指数 预计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在 4 月 2025 日,与小麦和部分晚大麦的抽穗期相吻合。 (2)天气: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 4 月 20 日至 5 月 20 日(小麦扬花至灌浆后期),总降雨量在 米,幅度 73130 毫米,与常年的 米略少,雨日 ,与常年的 基本相仿
2、 150 公斤,均匀喷洒树冠下地表,然后用菜耙轻搂表土。 6 月中下旬,用 40氧化乐果 1500 倍加杀灭菊酯 8000 倍加磷酸二氢钾 300 倍混合液对树喷雾,防治第二代枣黏虫和枣叶壁虱。 7 月上旬至中旬,用杀灭菊酯 6000 倍加水胺硫磷 600300 倍加磷酸二氢钾 300倍混合液喷雾,防治桃小食心虫、枣龟蜡介壳虫。 7 月下旬至 8 月初,用 1605 微胶囊剂 1000 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