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
2、均匀喷洒树冠下地表,然后用菜耙轻搂表土。 6月中下旬,用 40氧化乐果 1500倍加杀灭菊酯 8000倍加磷酸二氢钾 300倍混合液对树喷雾,防治第二代枣黏虫和枣叶壁虱。 7月上旬至中旬,用杀灭菊酯 6000倍加水胺硫磷 600300 倍加磷酸二氢钾 300倍混合液喷雾,防治桃小食心虫、枣龟蜡介壳虫。 7月下旬至 8月初,用 1605微胶囊剂 1000倍加 12300
2、欢中性偏酸的环境。 对减性环境的耐受力,不同的菌类耐性不同,差异较大。 平菇的耐碱性远大于常见杂菌,可采取增强培养料碱性的办法,在不影响平菇菌丝生长的前提下,减缓或抑制杂菌的生长速度,让平菇菌丝迅速占满培养料而限制杂菌。 实践证明,在培养料中加入3%4%的生石灰,可明显抑制杂菌的生长,而对平菇菌丝几乎没有影响。 菌丝耐二氧化碳能力较强。 适当限制氧的供应,对控制杂菌有较好的效果。
时除治小麦蚜虫 麦蚜俗称小麦腻虫,种类主要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麦黍缢管蚜、麦无网长管蚜。 静海县以麦长管蚜为主(占 95%以上),主要在小麦穗部及茎叶上刺吸为害,穗部为害尤重。 麦蚜吸取汁液使叶片发黄,子粒饥瘦或不能结实,对小麦产量影响极大。 麦蚜每年可发生 1020 余代,主要是孤雌生殖。 其虫源一部分来自本地,一部分由外地迁飞而至。 县站及有关测报点 5 月 7 日对我县麦田普查
、花生后期易发生锈病锈病一般最先在底叶开始发生,叶片产生 斑,周围有很窄的 圈,表皮裂开后散出铁锈粉末,严重时叶片发黄,干枯脱落。 防治可用 75%百菌清 600倍液,或 25%粉锈宁 500 倍液喷雾。 二、虫害主要是地下害虫和夜蛾科害虫地下害虫主要是地老虎和蛴螬。 不仅危害期长而且危害严重,常造成缺苗断垄,是目前影响花生产量最主要的害虫。 防治每亩可用 50%辛硫磷 1000 倍液灌根。
2、米植期差异大,生育期不一,害虫食料丰富,在田间辗转发生,造成世代重叠,田间虫态复杂。 预计下一阶段玉米螟将中等偏重发生,纹枯病和大、小斑病中等发生,玉米红蜘蛛局部地区偏重发生。 三、防治意见。 (一)结合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开展综合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虫枝叶和残体,并集中深埋或烧毁;搞好健身栽培,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 (二)有条件的地区使用杀虫灯诱杀玉米螟虫
、碘制剂能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铜制剂和碘制剂这两类广谱杀菌剂对水稻白叶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铜制剂中,氢氧化铜制剂和普通硫酸铜制剂喷施到水稻植株上后容易对水稻产生药害,不宜在稻田使用;冠菌清、铜高尚等碱式硫酸铜制剂药物颗粒极细(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颗粒与普通硫酸铜制剂的颗粒大小相差悬殊,好比一个是芝麻,一个是鸡蛋)。 喷施后在水稻植株表面细密分布,杀菌效果好,而且其中的铜释放缓慢
治香豌豆炭疽病的技术 症状:叶、茎、花和种荚均可受害。 发病初期,感病叶上产生圆形或椭圆形斑点,以后病斑中央逐渐变为暗绿色至白灰色,边缘暗褐色。 病重时,病斑联合,叶片枯萎脱落。 茎上病斑椭圆形至长条形,褐色,稍凹陷。 感病嫩梢淡褐色至灰白色,由上而下枯死。 花梗受害则枯萎,种荚受害,失绿皱缩。 潮湿时,病部产生朱红色黏质小点或黑色小点,为病原菌的子实体。 病原:病原为围小丛壳菌(
麦秋苗期地下害虫的防治 秋苗期为害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三种。 据观察,蝼蛄为害,将麦苗嫩茎咬成乱麻状,断口不整齐;蛴螬为害,将麦苗根茎处咬断,断口整齐;金针虫则钻食麦茎嫩心,被害部呈乱麻状,但外皮仍连在一起。 仔细观察麦苗的这些被害状,不用挖土调查,就可以确定麦田发生的是哪种地下害虫。 小麦出苗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片调查,当死苗率达到 3%时,立即施药防治。 撒毒土每亩用
1、木耳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目前已经实现规模化、袋料化栽培。 但由于粗放的栽培方式、缺乏科学、配套的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使得病虫害种类日趋增加,蔓延加快,危害增大,已成为黑木耳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所以,有效地控制黑木耳病、虫及杂菌的危害是实现黑木耳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一环。 食用菌病、虫及杂菌的防治一定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要特别强调环境卫生和改进栽培技术措施的作用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治过分依赖于化学农药和不合理使用农药现象,造成落花、落果、防治效果低和病虫越来越严重现象。 为此,我们提出从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橄榄抗御害虫能力;加强橄榄病虫调查监测工作;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加强橄榄病虫的研究等对策。 运用各种对策将病虫害所造成损失降到最低水平。 1、加强抚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