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草害
1、合全省小麦品种抗性、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 2008 年我省麦田病虫草害发生情况总体偏重,预计各种病虫草害发生总面积约 3 亿亩,所以应加强麦田病虫草害的防治。 麦田病虫草害主要有小麦条锈病、纹枯病、叶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吸浆虫、地下害虫、蚜虫、麦蜘蛛、杂草等。 返青到拔节期此期病虫草害主要有杂草、纹枯病、麦蜘蛛、金针虫等。 目前,豫中南部和豫东地区,麦田杂草普遍发生
1、进行查苗补苗、间苗定苗和中耕追施,而防治病虫草害则是重要的内容。 1、病害防治:玉米苗期的主要病害是腐霉菌、串珠镰刀菌引起的猝倒病、苗枯病和根腐病等。 防治猝倒病,可用 10%适乐时水剂或 5%根宝 50升玉米拌种子 50 公斤;当发现幼苗萎蔫或凋萎病株时,可用 普力克水剂 500液、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2%克露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喷雾。 防治病毒病
2、25捕虱灵 20 克兼治灰飞虱。 在玉米上,一要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或包衣,可用 70高巧按种子量的 种或包衣。 二要在出苗前进行药剂防治,可亩用 10吡虫啉 10 克喷雾防治,灰飞虱若虫盛期可亩用 25捕虱灵 20 克防治,同时注意田边、沟边喷药防治。 三是农业防治。 玉米播种前田间及周边及时除草,以减少虫源。 适当调整玉米播期,使玉米苗期错过灰飞虱的盛发期。 及时拔除病株。
2、用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50加水 75斤对小麦茎基部喷洒。 水、争光,是影响小麦正常生长重要因素之一。 当前小麦正处于返青起身期,随着气温的回升和土壤墒情好转,部分麦田杂草将迅速滋生蔓延,如不及时防治,势必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 防除方法:中耕除草;后茬作物为玉米的田块每亩用 75%苯磺隆干悬浮剂(商品名盖阔)或 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10 克(商品名麦帮锄、麦凯等)兑水
2、天检查苗床,发现病毒病等病株连同种薯一起拔除。 (4)高剪苗在离地 35 厘米处剪苗,春薯剪一次,夏薯剪两次,即从苗床高剪苗,插在露地苗圃中,再以露地苗圃中第二次高剪苗插入大田,绝对不可拔苗(预防黑斑病)。 用茎上高剪的枝作薯秧(预防茎线虫病)。 (五)薯苗处理(1)栽秧前严格剔除病秧,剪去病部。 (2)药剂处理可根据病害种类不同,任选其中一种方法: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 10002000
2、10 克加粉锈灵100150 克加磷酸二氢钾 200 克,防治白粉病、纹枯病、锈病、蚜虫、红蜘蛛。 抽穗至灌浆期小麦此期的病虫害主要有麦蚜、一代粘虫、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吸浆虫等。 这些病虫害多在 4 月中下旬至 5 月初进入迅速增殖期,正值小麦受害的敏感期,也是自然天敌控制害虫的重要时期,应以保护利用天敌为中心,协调生防与化防的矛盾,推广农药混配 1 次性施药,控制病虫为害。 在麦蚜
1、瘟病、水稻二化螟、稻粒黑粉病、稻飞虱、稻蓟马、纹枯病是杂交制种水稻的主要病虫害。 其中:稻瘟病、二化螟、稻粒黑粉病危害重,防治难度大,防治技术性强。 若防治上稍有闪失,损失十分严重。 总结近 4 年杂交制种水稻病虫防治的经验,提出如下制种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 一、实施浸种技术,减轻秧田病害发生用 25%使百克 2000 倍液浸种 24 小时,可有效预防或减轻稻瘟病、恶苗病
1、川县近几年被农业部批准为绿色水稻生产基地,今年实施面积约 50 万亩,分布星火、创业、苏家店、新城等各乡镇。 该县为开发生产无公害、无污染、安全营养的绿色水稻,在病虫草防治上,主要采用了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现将应用技术和结果介绍如下:一、农业防治技术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非化学药剂进行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和人工除草。 秋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换茬
2、5%的使百克,对水 30005000 倍液浸种,具体使用为 2 毫升对水 810 公斤浸种 8 公斤。 浸种 57 天,每天搅动 12 次,以利药液均匀,浸后可直接催芽播种。 2、立枯、青枯病的防治床土消毒:应用移栽灵每平方米苗床用 2 毫升对水 3 公斤浇洒床面或用同量在秧苗 1 叶期喷。 在立枯病发生的苗床,中部稻区 100150 平方米床面,应用神农素 10 克+尿素 100 克+米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