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铃虫种植玉米诱杀带在棉田两边种植玉米,所用玉米品种应保证玉米抽雄期与棉田二代棉铃虫产卵期吻合。 在二代棉铃虫卵高峰期过后或幼虫孵化高峰期,砍除玉米或者适时喷药灭虫,减少棉田虫、卵量。 杨枝把诱蛾根据田间棉铃虫预测预报情况,在一代棉铃虫发蛾期间,每亩棉田均匀插放枯萎的杨枝把 6 至 8 把。 每天清晨日出前应及时收把杀蛾。 杨枝把每 7 天左右更换 1 次,以保证有足够的叶子
2、克)或 90敌百虫晶体(亩用 150 克,用温水溶解稀释)混细沙点心叶撒施。 玉米蚜玉米蚜主要在冬种甜玉米的抽雄期发生,主要为害雄花,影响授粉。 防治措施:可用吡虫啉 3000 倍液或敌蚜螟 1500 倍液喷雾。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大斑病和小斑病是冬种甜玉米普遍发生的两种病害。 发生严重时,能使叶片枯死,造成减产。 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染叶鞘和苞叶。 防治措施:摘除植株下部黄叶、病叶
2、 克)或 90敌百虫晶体(亩用 150 克,用温水溶解稀释)混细沙点心叶撒施。 玉米蚜玉米蚜主要在冬种甜玉米的抽雄期发生,主要为害雄花,影响授粉。 防治措施:可用吡虫啉 3000 倍液或敌蚜螟 1500 倍液喷雾。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大斑病和小斑病是冬种甜玉米普遍发生的两种病害。 发生严重时,能使叶片枯死,造成减产。 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染叶鞘和苞叶。 防治措施:摘除植株下部黄叶、病叶
2、,生长在同一环境中,彻底消灭难度大,在菌床上若发现其子实体时,应及早拔除。 (2)常见虫害的防治措施选好场地,严禁在白蚁多的地方进行栽培。 场地最好不要多年连作,以免造成害虫滋生。 在栽培过程中,菌床周围放蘸有 敌敌畏棉球可驱避螨类、跳虫和菇蚊等害虫。 也可以在菌床上放报纸、废布并蘸上糖液,或放新鲜烤香的猪骨头或油饼粉等诱杀螨类。 对于跳虫,可用蜂蜜 1 份、水 10 份和 90%的敌百虫
2、部可见到白色或黄色的小颗粒,即为线虫的胞囊,后期胞囊颜色变深为褐色。 根上有胞囊为此病的主要依据。 二、用抗病品种,如黑河 3 号、红丰 3 号等。 与小麦、玉米等非寄生作物轮作。 播前用种子量 35%甲霜灵粉剂拌种。 可选用40%根腐灵 400 倍液,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58%瑞毒霉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1、麦返青至拔节期是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根病和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浸染扩展高峰期,也是危害盛期。 此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杂草的为害盛期,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一个关键环节。 加强健身栽培,预防病虫草害要把栽培措施与控制病虫害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推行适期划锄、追肥和浇水等丰产健身栽培技术,提高小麦对多种病害的抗御能力。 适期划锄可铲除杂草,同时要抓住 2 月下旬至 3
2、高盖膜质量,使膜紧贴地面,避免杂草滋生。 适期使用黑色地膜覆盖,将出土的子囊盘阻断在膜下,使其得不到充足的散射光,大部分不能完成其发育过程,大幅度减少初浸染机率。 及时摘除病叶或拔除病株深埋,并与化学防治相结合。 但在高温期要注意防止地膜吸热灼苗,必要时可在膜上撒一层细土或浇水降温,或推迟定植期以避免高温危害。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或
2、不耐高温,将培养料进行 2 次发酵,可杀灭培养料中病原菌的孢子,防止病害发生。 出菇期避开高温的诱发而致病,菇房的温度控制在15以下。 开始发病时应立即停止喷水,加大通风,使菇床表面干燥,将温度降至 15以下。 病区喷 1%醛溶液或喷 50%多菌灵或 70%甲基托布津 500倍液。 用巴斯德灭菌法(60)处理 1 小时,或用 40%甲醛消毒。 病严重时,去掉原有覆土,更换新土。 好菇房内菇蚊
2、是加强田间管理,增加根外追肥,提高烟叶抗逆能力;控制移栽密度,及时摘除底脚叶,增强通风透光。 二是用70的甲基托布津 5001000 倍液、50代森锌 600 倍液或 200 万单位的农用链霉素 500 倍液喷雾。 四、烟青虫。 一是坚持治早、治小原则,把害虫消灭在 3 龄以前(暴食期)。 二是捕杀幼虫、虫卵,检查底脚叶、叶背,发现有紫褐色虫卵时喷药杀卵,及时检查心叶、嫩叶,进行人工捕杀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毛虫)茶毛虫又名茶黄毒蛾、摆头虫。 属鳞翅目毒蛾科。 全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是我国茶区的一种重要害虫。 主要为害茶叶,还可为害油茶、柑桔等。 幼龄幼虫咬食茶树老叶成半透膜,以后咬食嫩梢成叶成缺刻。 幼虫群集为害,常数十至数百头聚集在叶背取食。 发生严重时茶树叶片取食殆尽。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 10 毫米,翅展约 28 毫米。 雌蛾稍大,体翅黄褐色;雄娥稍小, 夷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