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
1、1)稻田耕沤灭螟技术:在螟虫越冬代化蛹高峰期(赣南 3 月 20 日、赣中 4月 1 日、赣北 4 月 10 日前),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沤,使螟虫不能正常羽化,达到杀蛹灭螟、降低发生基数的目的。 冬种田在收获后及时耕沤,也有一定灭螟效果。 (2)选用抗病品种防病技术:选用抗(耐)稻瘟病和稻曲病品种,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及时轮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是预防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根本措施。
1、苗病、苗稻瘟、干尖线虫病等)、灰飞虱、一代螟虫等。 在水稻破口期要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穗瘟、稻曲病等病虫害。 在水稻穗期以稻飞虱为主治对象,兼治其他病虫害。 一、稻飞虱防治。 农户要增施有机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实行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 一季稻 7 月初前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营造稻田天敌繁衍有利条件。 当分蘖期百丛低龄若虫 1000 头(褐飞虱占 60%以上)(白背飞虱占
2、菇,最后变成褐色软腐状,并有褐色液体溢出,散发出恶臭气味,继而腐烂。 防治方法:出现病害后,及时拔除病菇和菌体,停止喷水,交替喷施 50%多菌灵 500 倍液、50%施保功 8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等。 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通过空气、土壤、喷水、堆肥等途径传播。 特别是使用不清洁的水喷雾,不通风或者通风过少,都容易发病。 发病时菇体上出现针眼状病斑
1、、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与原则:防治食用菌病虫害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利用农业、化学、物理、生物等进行综合技术防治,在防治上以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为基础,从整个菇类的栽培布局出发,选择一些经济有效,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取长补短,相互配合,综合利用,组成一个较完整的有机的防治系统,以达到降低或控制病虫害的目的,把其危害损失压低在经济允许的指标以下
1、虫既是食用菌直接侵害者,又是病原菌在侵染的重要媒介,因此,防病与除虫要同步进行。 在采取一切防患措施的基础上,适当选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防治,可以把病虫为害控制到最小的限度。 常用的化学药剂如下:培蘑菇、草菇、瓶菇所用的稻草可用 12的石灰水调至呈微碱性反应,又利防病很促进菌丝体的生长;采菇后也可用石灰上清液喷洒,有利产量的提高和防病。 菇床培养料发现局部受木霉为害时
1、菌性锈斑病一、危害症状该病常在菌袋或菌床上发生,其表面有黏液,菌丝泛黄,病原菌能产生毒素,使菌盖上出现病斑。 病斑为褐色,呈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外围色深,呈不规则形,潮湿时菌盖中央为灰白色,有乳白色黏液,空气干燥时,中央部分稍凹陷。 菌柄上病斑呈菱形、椭圆形。 二、发病条件气候不适,遇高温、高湿,相对空气湿度为 95%以上;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在 上;菌种抗性弱,该病就会大面积发生。
1、、病害有各种霉菌和流耳病1在生产过程中要全部使用洁净水;拌料时适当提高 ,可加百分之 2 至3 的生石灰。 2接种前要对接种箱或室、接种袋、菌种、接种工具、封口棉塞、消毒药品等,每立方米用甲醛 10 毫升和高锰酸钾 5 克或用保菇王每立方米 3 至 4 克熏蒸消毒。 3培养料装袋后要及时灭菌,常压灭菌 100 摄氏度开始计算,要维持 8 至 12小时,以保证灭菌彻底。 4经常检查
1、者认为,对于木耳的病虫害防治应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一、主要病害的防治。 木耳的主要病害包括各种霉菌和“流耳”。 1、在生产过程中要全部使用洁净水;拌料时,适当提高 ,加 2%3%的生石灰。 2、接种前要对接种箱(室)、接种袋、菌种、接种工具、封口棉塞、消毒药品等,每立方米用甲醛 10 毫升和高锰酸钾 5 克或用保菇王每立方米 34 克熏蒸消毒。 3、培养料装袋后要及时灭菌
1、菇是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的主栽食用菌品种。 但其病虫害一直困扰着广大菇农,现将其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加强栽培管理1、栽培房消毒栽培房消毒可用福尔马林与敌敌畏混合药液薰蒸,薰蒸前先把地面、墙壁、床架和日常用具喷湿,并堵好缝隙,每 100 平方米用福尔马林 1 斤、敌敌畏 150200 克盛于锅内,加 5 倍水后置于炉上加热,点火后关闭门窗,薰蒸 24 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盲蝽象氮肥施用量过大,整枝打杈少,营养生长过旺的棉田,周围间作作物品种多或杂草多的棉田,附近有成片树林的棉田均列为棉盲蝽象防治的重点田块;连续阴雨天后及时到棉田巡查,百株成若虫达到 3 头时选用氟虫腈、毒死蜱、乙酰甲胺磷等对路农药防治,提倡大面积统一机防。 (2)棉蓟马移栽前被害株率达 5%,移栽后被害株率达 20%时,选用啶虫脒、丁硫克百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