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
2、枝叶丛生、病叶变小或呈线状,病果黄绿相间,易脱落。 一般田间表现以花叶型和畸形为多。 显症在 79 月份。 二、发生危害特点辣椒病毒病传播途径主要是蚜虫传毒和接触传毒。 黄瓜花叶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毒;烟草花叶病毒主要靠接触传毒。 露地辣椒 67 月份和 911 月份有 2 个明显显症高峰。 三、防治技术辣椒病毒病是系统侵染性病害。 植株一旦感染,全株发病显症。 因此,对病毒病的防治重在预防。
2、以减少病毒传播。 (4)预防病毒病可喷 20%病毒 液;也可喷植物病毒钝化剂912,每 入 100 毫升开水浸泡 12 小时,充分搅匀,晾凉后加 水,分别于定植后、初果期、盛果期的早、晚各喷施一次;或用高脂膜(中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研制成功的一种无公害保护类药剂),它能在植株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有效地防止病毒的侵入,发病前叶面喷施 200300 倍液,每隔 710 天喷一次;连续喷 34 次;或
2、矮化,病株后期扭曲畸形,果实小,果面出现花斑,或产生凹凸不平的瘤状物,严重时植株枯死。 发病规律病毒可在保护地瓜类、茄果类及其他多种蔬菜和杂草上越冬。 第二年通过蚜虫传播,也可通过农事操作接触传播,种子本身也可带毒。 高温干旱有利于病毒病发生,小西葫芦生长期管理粗放,缺水缺肥,光照很强,蚜虫数量多等情况下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1选择抗病良种,可选用矮生早熟品种、花叶型品种。 目前长蔓西葫芦
2、降温:高温是病毒病发生的主要条件,因此在越夏蔬菜栽培中,降温是非常必要,可采用遮阳网等设施进行科学遮荫,使植株健康生长,减少病毒病的发生。 4、防雨:夏季高温后突降暴雨,容易导致病毒病的发生。 因此用废旧的棚膜在雨前进行遮挡。 5、培育壮苗:健壮的植株感染病毒病的概率较小,因此培育壮苗是预防病毒病的关键,在苗期也可用 酸锌溶液喷施,可降低病毒病的发生。 6、科学田间管理: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2、字花科蔬菜,无明显越冬现象。 十字花科的其他蔬菜、野油菜及十字花科杂草为初侵染来源。 冬季不种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区,病毒在贮存的白菜、甘蓝、萝卜或越冬菠菜上越冬,冬季种植十字花科蔬菜,病毒则在寄主体内越冬。 由桃蚜、菜缢管蚜、甘蓝蚜等将毒源传到各种十字花科蔬菜上,春夏秋冬互相传染,致多种蔬菜发病。 高温干旱,地温高,寄主根系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抗病力显著降低,而蚜虫繁殖快、活动频繁
2、形外,叶片表面发白色;因此也可以断定不是茶黄叶螨为害症状。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该畸形叶片为蕨叶病毒。 虽然茄子上常见的病毒是花叶型、坏死斑点型和大型轮点型三种,但也可能会发生蕨叶病毒。 因此,建议该菜农按照防治病毒病配方来防治该病害。 另外,在该茄子大棚内还发现有花叶病毒病。 为清除或减少病毒病源,建议最好拔出病株集中销毁。 同时整棚喷洒病毒A 等药剂加丰收一号或硕丰 481。 二、空心茄
2、大部分栽培品种都有明显症状,病树容易识别,无需特殊鉴定,只根据症状特点,即可辨认。 例如,我国发生的苹果花叶病和苹果绿皱果病就是由非潜隐病引起的。 而潜隐病毒在栽培品种上不表现明显的症状,必须经过鉴定才能明确苹果树的带毒状况。 各国研究表明大多数苹果栽培品种,都感染一种乃至数种潜隐病毒,其中以苹果退绿叶斑病毒、苹果茎痘病毒和苹果茎沟病毒分布最广,危害性最大
2、菜等寄主上,经夏甘蓝、花椰菜等再传到秋季萝卜上,辗转为害。 田间传播主要由蚜虫(萝卜蚜、桃蚜和甘蓝蚜等)为主,作为非持久性传毒,传毒快,效率高,经 510 天左右即可引致发病。 高温、干旱是病毒病发生的主要条件。 高温干旱利于病毒增殖、刺激蚜虫繁殖、活动及有翅蚜的迁飞,反而不利于幼苗生长,此时往往加重病害发生。 在适于发病的气候条件下,土温 30时比 15下发病率高 1 倍。 播期早
2、、沈椒 1 号 2号、甜椒 1 号 2 号。 种子消毒。 用 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 20 分钟,清水洗净后再进行浸种催芽。 栽培管理。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栽培,使其早定植、早结果。 药剂防治。 喷洒 20病毒 A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50菌毒清 200 倍液,菌克毒克 200 倍液等。 幼苗期或定植后每隔 10 天喷施一次,连续防治 3黄螨:(1)清除田边地头杂草及田间枯枝落叶,平整土地
2、上,叶片上呈茶褐色斑点或云纹,在茎上为黑褐色斑块。 巨芽型顶部及叶腋长出的芽分枝或呈线形,变大畸形,多不能结果,或果呈圆锥形坚硬且小。 卷叶型:叶脉间黄化,叶片卷曲整个植株萎缩,或丛生多不能开花结果。 黄顶型:顶部叶片褪绿或黄化,叶片变小,叶面皱缩,不定枝丛生。 番茄病毒病的预防及控制:一是根据天气情况掌握放风时间及强度。 适当加大放风量,延长放风时间。 晴天上午,当棚温达 28时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