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防治
2、治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蚜虫、猿叶甲、地蛆等害虫,以免其传播该病害。 防治药剂:45的绿福乳油 1000 倍液,或 30的农尔旺(乙酰甲胺磷)乳油500800 倍液。 (四)加强管理。 适时播种,适度蹲苗;雨后及时排水,防止土壤过涝。 过旱;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以提高抗病能力。 (五)清理田园。 花椰菜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根败叶,并将其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深翻土壤
2、以减少病毒传播。 (4)预防病毒病可喷 20%病毒 液;也可喷植物病毒钝化剂912,每 入 100 毫升开水浸泡 12 小时,充分搅匀,晾凉后加 水,分别于定植后、初果期、盛果期的早、晚各喷施一次;或用高脂膜(中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研制成功的一种无公害保护类药剂),它能在植株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有效地防止病毒的侵入,发病前叶面喷施 200300 倍液,每隔 710 天喷一次;连续喷 34 次;或
2、焉死亡。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可在土中存活 23 年。 菌核萌发产生菌丝直接接触寄主根茎部或基部叶柄,形成初次侵染,借雨水、浇水、农具和带菌的肥料及土壤传播蔓延。 病菌640均可生长,以 20宜,土壤潮湿,或有自由水时,适宜发病。 田间湿度大、较长时间积水、土壤板结、栽植过深、培土过湿过多,或施用未腐熟农家肥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1
2、主要靠带病种苗。 其病毒的寄主范围只限于甘蕉类和蕉麻。 因此,防治本病以防为主,具体防治方法有:植蕉园必须严格选择较可靠的无病苗,最好选择健康的无病的试管苗,作为种植材料。 而吸芽苗往往不能保证其质量,种后发病率常高于试管苗。 植后应定期喷 40%氧化乐果 800、50%辟蚜雾 1500,或其它杀虫剂防治蚜虫,以切断传播途径。 苗期 10一次,成株每月喷一次。 善蕉园土肥水管理条件
2、时将树盘的土耙平,防止积水;经常清洗树干,保持主干清洁;麸水和人粪尿要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并注意不淋在树干周围。 严防爆皮虫和天牛的危害。 现病株,将病株根颈部的土壤扒开,用酒精消毒过的利刀刮去腐烂皮层及已变色的木质部后,再轻刮一层无病组织,用酒精清洗后,涂以11100 波尔多液或硫酸铜 3050 倍液或 20%甲霜灵、65%杀毒矾、8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各 100200 倍液或
2、和密挤枝、细弱寄生枝疏除,以利通风透光;及时检查套袋并摘除部分虫果、病果、锈果、畸形果、日灼果,以减少养分消耗,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逆能力。 2、科学选药适期防治 8、9 月份以后,既是中晚熟苹果相继成熟期,也是病菌传播扩展流行阶段,这时候应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酌情喷药。 一般无雨或雨少时,可按常规进行;若降雨偏多,温湿度较高,应适当缩短间隔期,增加施药次数并注意内吸性杀菌和保护性杀菌剂交替使用
2、菜等寄主上,经夏甘蓝、花椰菜等再传到秋季萝卜上,辗转为害。 田间传播主要由蚜虫(萝卜蚜、桃蚜和甘蓝蚜等)为主,作为非持久性传毒,传毒快,效率高,经 510 天左右即可引致发病。 高温、干旱是病毒病发生的主要条件。 高温干旱利于病毒增殖、刺激蚜虫繁殖、活动及有翅蚜的迁飞,反而不利于幼苗生长,此时往往加重病害发生。 在适于发病的气候条件下,土温 30时比 15下发病率高 1 倍。 播期早
2、有蘑菇味,有荧光。 3、白绢病。 沙滩地、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果园易发生。 仁果类、核果类、葡萄、柑桔、酸枣均有发生。 发病部位在根颈部,水浸状褐色病斑,上长白色菌丝,病部及地表裂缝中长褐色菌核。 4、白纹羽病。 危害多种果树。 初侵细根,然后扩展到侧根、主根。 病根表面有白色或灰白色网状菌丝层或根状菌索,在腐烂木质部产生圆形黑色菌核。 5、生理性烂根。 排水不良的黏质地,含盐量过大
2、就是一个病源。 因此,一经发现是黄龙病的树,立即挖除是防治黄龙病蔓延的重要措施。 做法是:对每年春、夏、秋 3 个梢期,尤其是秋梢期,认真逐株检查,发现病株或可疑病株,立即挖除集中烧毁。 挖除病树前应对病树及附近植株喷洒 40%氧化乐果 1000 倍液等药剂,以防柑桔木虱从病树向周围转移传播。 发病 10%以下的新柑桔园和发病 20%以下的老柑桔园,挖除病株后可用无病苗补植。 4
2、和密挤枝、细弱寄生枝疏除,以利通风透光;及时检查套袋并摘除部分虫果、病果、锈果、畸形果、日灼果,以减少养分消耗,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逆能力。 2、科学选药适期防治 8、9 月份以后,既是中晚熟苹果相继成熟期,也是病菌传播扩展流行阶段,这时候应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酌情喷药。 一般无雨或雨少时,可按常规进行;若降雨偏多,温湿度较高,应适当缩短间隔期,增加施药次数并注意内吸性杀菌和保护性杀菌剂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