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
2、链霉素 150克/公斤,或新植霉素 200 毫克/公斤溶液,重点喷施病株及其周围叶柄,尽量使药液流入菜心,一般 710 天喷施一次,连喷 23 次。 二、霜霉病。 症状是叶片出现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叶脉处呈黄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连片,叶片枯死,莲座期以后发病较重。 该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孢子常借助于风雨传播,所以,温暖多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大发生。 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为主
2、、霜霉病该病是当前莴笋生产上一大主要病害,主要侵染叶片,幼苗发病后变黄枯死,成株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发病。 初期叶上生淡黄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叶背病斑长出白色霉状物,有时霉层可蔓延到叶子的正面。 后期病斑枯死变为黄褐色并连接成片,致全叶干枯,有时病菌能侵染到茎部,引起茎部变黑。 防治方法选用 72%杜帮克露 600800 倍液或 58%的甲霜灵锰锌 500 倍液喷雾,710 天一次
2、5%百菌清或 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每 667 平方米喷 5060 天 1 次,连喷 23 次,采收前 7 天停止用药。 病初期可选用 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新、植霉素 3000 倍液每 667 平方米喷 5060喷 23 次,采前 3 天停止用药。 病初期可选用 50%速克灵或扑海因或 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每 667 平方米喷 5060 天 1 次
2、素 150克/公斤,或新植霉素 200 毫克/公斤溶液,重点喷施病株及其周围叶柄,尽量使药液流入菜心,一般 710 天喷施一次,连喷 23 次。 二、霜霉病。 症状是叶片出现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叶脉处呈黄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连片,叶片枯死,莲座期以后发病较重。 该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孢子常借助于风雨传播,所以,温暖多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大发生。 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为主,配合化学防治为辅
2、孢子。 2米表土层越冬,并在土中长期存活。 翌春,遇有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 在土中营腐生生活的菌丝也可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侵染瓜苗引起猝倒。 病菌生长适宜地温 1516,温度高于 30生长受到抑制。 适宜发病地温为 10,低温对寄主生长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动。 当幼苗子叶养分基本用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感病期,遇有雨、雪连阴天或寒流侵袭,则发病较多。
2、否则会因吸水致细胞破裂。 总之,白粉病的发生需要适中的温湿度条件。 在保护地内条件适宜,发生较严重。 此外,在空气不流通,管理粗放,施肥、灌水不当,偏施氮肥、植株徒长、枝叶过密,株间湿度大、光照不足、植株长势弱的情况下发病严重。 (3)防治方法品种不同的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有差异,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白粉病。 栽培管理保护地栽培中注意通风透光,注意加大行距。 摘除病老叶,合理浇水,铺盖地膜
2、氮肥。 炭疽病症状:炭疽病。 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枝条。 果实发病初期在表面出现淡褐色圆形小点,逐渐扩大,病斑中心长出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并突破表皮,病部果肉软腐下陷、褐色、切面呈漏斗状。 枝干发病多发生在虫害部位和细弱枝条基部,受害时表皮有褐色、凹陷的不规则病斑,病斑上有小黑点,后期皮层开裂,露出木质部,最后使枝条枯死。 该病一般 7 月开始发病,8 月中下旬进入发病盛期,采收前约
2、的病原真菌。 主要危害荷叶,荷叶边缘先出现淡黄色的病斑,后逐渐向叶片中间扩展,呈黄褐色,最后从叶肉扩及到叶脉,直至全叶枯死。 高温多雨,有利发病,藕田肥力不足,病害严重。 3、莲藕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上有时也可发生,是由棒束孢属的病原真菌危害所致。 二、莲藕病害、综合防治 1、实行 2轮作。 特别是水旱轮作对减轻病害有重要作用。 2、选用无病种藕栽种种藕带菌是腐败病发病的主要菌源
2、连喷 23 次可达到理想防效。 二、早疫病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薯块也能受害。 该病的发生早于晚疫病,一般从下部老叶首先发病,开始在叶片上形成褐色的小点,后扩大成近圆形又具有同心轮纹的暗褐色病斑,故又称轮纹病斑,病斑与无病组织界限分明,严重时叶片干枯。 2、薯块感病后,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略有下凹,薯肉变成褐色,干腐,下面有一层木栓化组织。 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增施肥料
、充分利用业主为本项目工程提供的交通、场地及电力供应等施工条件;合理使用场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尽量减少征地和水土流失,节约用地;充分考虑有利生产、易于管理、方便生活,并符合有关安全、环保等法律法规及招标文件的有关要求;积极响应招标文件,满足招标文件的各项要求。 布置依据根据招标文件现场踏勘所要求的位置、范围及条件,进行本工程投标阶段的施工总平面布置;布置时,将充分考虑利用当地的物质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