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
2、不烂、不臭,最后干缩死亡。 防治措施:参考蘑菇腐烂病的防治措施。 要原因是细菌类感染,可喷洒蘑菇杀病灵溶液;但有时因基料经长时间分解利用后,下降严重,或遇高温一次性用水太重太急时,也可发生该现象。 处理措施:往畦面喷洒 2%石灰水上清液,提高基料 在 8 左右,避免一次性浇灌大水。 体上的铁锈色斑点,对其商品质量影响严重,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当引致细菌性感染,如棚湿过大、菇体上积聚小水滴
1、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绿豆的病害也逐渐增多,以下是绿豆主要病害及防治。 一、病毒病(一)症状该病发生非常普遍,以苗期发病较多。 在田间主要表现为花叶斑驳、皱缩花叶等。 发病轻时,幼苗期出现花叶和斑驳症状的植株。 发病重时,幼苗出现皱缩小叶丛生的花叶植株,叶片畸形、皱缩、叶肉隆起,形成疱斑,有明显的黄绿相间皱缩花叶。 (二)发病条件 起直接发病。 病重。 成株间磨擦,加重传染。 (三)防治方法
2、入而引起病害。 而稻瘟病是由于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而引起的,高温高湿,天气闷热则易发病。 稻细菌性褐斑病:本病一般不传染,但随着天气的变化可能扩散。 如出穗时遇到适宜的发病条件出现顶叶细菌性褐斑病或黑粒。 一般轻度细菌性褐斑病不用防治,出穗后大部分可灌浆,但灌浆速度慢,出米率低。 如果发病严重时采用药剂防治。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药剂有“叶青霜”、“龙克菌”、“灭菌成”、“猛克菌”等
1、花生枯萎死亡的病害主要有青枯病、茎腐病、根腐病和黑霉病等,应及时防治。 一、花生青枯病花生青枯病是一种土传细菌性病害,江淮地区 7 月份暴雨后骤晴的天气最易发生,一般发生率 10%20%,严重地块发病率达 50%以上。 该病发生在花期和结果初期,病株呈失水状萎蔫,34 天后死亡。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如豫花 7 号、豫花 9 号、鲁花 11 号等。 实行轮作,如花生花生泡田灭菌
1、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除直接烹食外,还可加工成多种食品,供应市场,是群众喜爱的食品之一。 甘薯种植技术简单,历史悠久,粗生粗长,产量高,一年四季均可栽种。 近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培育出许多甘薯新品种,成为市场的畅销品,更成为农民喜种的作物之一。 但甘薯发生病害也比较严重,常常影响产量或导致严重减产。 现将甘薯几种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绍下,供参考。 一、甘薯黑斑病。 甘薯黑斑病又称黑疤病
1、、玉米大、小斑病大斑病。 侵害叶片。 病斑长棱形,淡褐色或青灰色,有时边缘颜色稍深,上生黑色霉层。 严重时病斑汇合成大长条斑,叶片枯死。 小斑病。 主要侵害叶片,叶鞘也偶有发生。 叶片病斑椭圆形,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 有时病斑无明显边缘,但有 1同心轮纹。 有时病斑较大,在叶脉间形成长条斑。 天气潮湿时,生黑色霉层。 发生急剧时叶片布满无轮纹的小斑点,迅速枯死。 二
1、斑病先由基部叶片发病,逐渐蔓延至上部叶片。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浸状青灰色斑,逐渐向两端扩展,形成黄褐色梭形或纺锤形大斑,轻的生长衰弱,籽粒瘪小,造成减产,严重时全株枯死。 大斑病发病的适宜温度是 1823,病菌的侵染蔓延均需要较高的湿度。 玉米生长期中高湿度寡照的气候最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最有可能发生大斑病的流行。 大斑病在冷凉地区发生严重。 控制玉米大斑病的方法主要有:使用抗病品种
1、米苗枯病是新发现的一种病害,从田间调查看,烟单 17 号玉米上发生重,用适乐时拌种的基本不发病。 发现病株后,用 96%天达恶霉灵 6000 倍与 1000 倍天达 2116 混合喷雾,10 天后用上法再喷一次,可基本控制为害。 米粗缩病和矮花叶病是由蚜虫和飞虱传毒,在药剂拌种的基础上,玉米四叶期,用 3%天达啶虫脒 2000 倍天达裕丰 1500 倍液喷雾。 叶斑病。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疽病 炭疽病主要为害油橄榄果实,亦为害叶片,在被害果实上产生一至多个病斑。 初为红褐色圆形小斑,扩大后呈黑褐色,中央略下陷的病斑,后期在病斑中央部分转为灰色,出现细小颗粒状的黑色小点,为分生孢子盘。 此病是由真菌的圆盘孢菌引起。 果实和叶片感染后,影响品质和大量发生落叶、落果。 防治方法:(1)用 1:1:150 倍波尔多液;100150 单位庆丰霉素;50%甲基托布津
2、等 6 个属高抗品种;鲁麦 1 号、2 号、15 号、18 号、山农 18、掖选 1 号、太山 1 号、京花1 号、郑州 75、晋麦 32、丰抗 12、陕 213 等为中抗品种。 因此,生产上因地制宜地选种抗耐病品种,对防病可起到良好的作用。 病是土传病害,由于长期施行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制,导致病菌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实行轮作倒茬能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 轮作方式应坚持 1换种一次非寄主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