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
2、。 不言而喻,地会越种越肥,保持持续高产;二是秸秆覆盖。 “八五”以来,全国各地对秸秆覆盖效应已有众多研究,是公认的节水增产措施。 近年来,我市搞的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三是集中深施肥,这是一项提高化肥利用率的节肥增产技术,由于操作难度大,一直未形成生产技术,应用范围很小,小麦免耕播种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四是沟播,小麦沟播早在 70 年代末和 80
2、 10 月 25 日开始播种,至 11 月初结束。 苏南的太湖麦区,春性品种在 10 月25 日前后开始播种,至 11 月 5 日结束。 超稀播田块可以适当提前播种。 4、控制播量:一般每亩用种量为 3斤,每亩基本苗为 6。 淮北麦区每亩基本苗控制在 6,为预期穗数的五分之一;苏中麦区每亩基本苗控制在 8,为预期穗数的三分之一;苏南麦区每亩基本苗控制在 10,为预期穗数的五分之二。
2、麦 33、皖麦 30、扬麦 158 等品种。 降低播量,适时早播目前淮北旱茬麦亩产 500 公斤以上的高产田块,每亩基本苗可以控制在 1215 万,如果提早到 9 月底 10 月初播种,如果能保证一播全苗,基本苗可降低到 1012 万/亩。 晚茬麦于 10 月 20 日前后至 10 月底期间完成播种的,每亩基本苗 1820 万。 科学施肥每亩施优质农家肥 20002500 公斤,纯氮 15
2、,黄淮海麦区旋耕面积较大,旋耕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如果不耙耢以后再播种,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形成深播弱苗,严重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造成穗数不足,降低产量。 镇压有压实土壤、压碎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当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紧密,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保证播种深度一致,出苗整齐健壮。 无论是通过耕翻还是旋耕掩埋玉米秸秆,均应在播种前灌水造墒,墒情适宜时搂划破土,扶助出苗。 二
2、种。 二、播量在适宜播期内,一般地块半冬性品种每亩播量 79 公斤,弱春性品种每亩播量911 公斤。 如果播期推迟,就要适当增加播量,一般每晚播一天,斤。 播种时要使用播种机播种,要求播量精确,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保证播种质量。 三、墒情足墒下种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关键。 “麦收隔年墒”就是强调底墒的重要性。 黄墒播种或口墒不足,出苗慢而不齐,分蘖推迟,分蘖缺位,苗瘦苗弱。 因此
2、等。 这些品种需要的积温相对较少,幼穗发育快,容易培育冬前壮苗,达到晚播早熟、丰产的目的。 种子处理播种时先将种子进行精选,然后用高效低毒的种衣剂拌种,或用 2 万倍的萘乙酸溶液浸泡 6 小时,晾干后播种。 用萘乙酸溶液浸泡种子可以加速其内部营养的水解,使之早出苗,利于形成壮苗。 增加播量小麦的播种量应根据地力、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全面考虑,对分蘖力弱的品种或地力较差的晚播麦田应加大播量
2、,以充分利用早茬口良好的墒情和光热资源,实现早播高产。 对于山芋、棉花等腾茬过晚的地块,选择春性品种种植。 2、淮北中南部、沿淮地区,可根据茬口早晚,种植半冬性品种或春性品种。 由于今年气候条件较好,可适当增加半冬性品种的种植面积。 3、江淮地区,以春性品种为主。 二、根据品种类型,安排适宜的播种期。 不同类型的品种有不同的适宜播种期要求。 其中弱冬性品种可提前到 9 月底
2、晚播麦田更易发生茎倒伏。 根倒和茎倒均与品种特性有关。 小麦倒伏多发生在孕穗以后,但造成倒伏的原因在前期,防止倒伏的有效措施在冬前和春季,进行早期诊断,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止。 预防小麦倒伏最根本的措施:一是选用抗倒伏品种,特别是在高水肥麦田,应选用矮秆或半矮秆,茎秆粗壮韧性强,株型紧凑,叶片上举,根系发达的高产抗倒品种。 二是深耕细作,加深耕层,机耕机耙配套。 提高整地质量
1、重茬。 重茬花生一般表现为棵小、叶黄、早落叶、病虫多、果少而小。 一些 667 平方米产 500 千克的花生田多是在轮作五六年或未种植过豆科作物的肥沃土地上获得的。 在重茬地上种植花生,即使增加肥料,也很难达到预期的产量。 实践证明,轮作换茬是有效提高花生产量的措施之一。 当加深耕作层,可促进花生的根群发展,增强其吸收肥水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一般深耕 2633
2、良种可作为工业原料种植。 农大 108、鲁单 50、登海11 号等可作为粮饲兼用的夏玉米理想种植品种。 2、抢时精量播种夏玉米播种前,要严格筛选去杂。 晾晒 24 小时,按照种子大小分为三级。 播前1 天用 4550的温水浸种 610 小时,捞出摊在阴凉处晾去种子表面的水份,并用种子包衣剂按药种比 150 包衣,以减轻苗期病虫危害,确保苗全苗壮。 麦收后土壤墒情充足,可实行板茬抢墒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