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
1、可保证全苗足苗的最有效方法。 此法每亩用种量只有 152 千克,同时能有效地促进玉米苗匀、齐、壮,减少耗能,减轻机械损伤,降低小株率,每亩增产籽粒 2840 千克。 其关键环节是:选用优质杂交种注意选用纯度高、质量好的杂交一代种。 并严格精选,去杂、碎、霉烂种,确保种子纯度、净度均高于 97,同时实行大小粒分级播种。 抓好种子处理1播前晒种晒种可提高出苗率 1520,早出苗 12 天,增产
2、蘖成穗率高、单株生产力高、抗倒伏、株型较紧凑、光合能力强、落黄好、抗病、抗逆性好的良种,有利于精播高产栽培。 如山东的济南17、济麦 20、烟农 19,河南的豫麦 49 均可实行精播,并可获得亩产 500右的产量。 育壮苗,建立合理群体动态结构是精播栽培技术的基本环节。 培育壮苗,促进个体健壮,除控制基本苗数外,还要采用一系列措施:(1)施足底肥。 底肥应有机肥、秸秆还田、氮、磷、钾肥配合
2、确定播种量要根据所选择品种的分蘖成穗率高低及种子发芽率等特性而定,一般来讲,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小麦的播量较常规播种应高 10%。 大穗型品种分蘖能力较弱,播种量宜在 1012 公斤;小穗型品种分蘖能力较强,播种量宜在 67 公斤;晚播小麦还可适当加大播量。 冬性品种在10 月上旬播种,半冬性品种在 10 月中旬播种。 3、种肥要选择颗粒状肥料。 因为化肥要机械播施,所以要求用颗粒状化肥,并且
2、播种应选择分蘖能力强、穗大、粒多,适合当地条件的冬性品种,使用包衣种子或在播前药剂浸种,以防病虫害。 3、配套机械主要有 2列半精量播种机,2小麦精密播种机。 4、播种适期播种,增加积温,延长小麦的第一个分蘖高峰。 播量减少,我省南部中熟麦区控制在 6斤,中部晚熟麦区控制在 公斤。 5、田间管理在田间管理上,应遵循“冬前促,返青控,拔节、孕穗增粒重“的原则,冬前促根增蘖育壮苗,形成足够的壮苗
2、黄淮海麦区旋耕面积较大,旋耕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如果不耙耢以后再播种,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形成深播弱苗,严重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造成穗数不足,降低产量。 镇压有压实土壤、压碎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当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紧密,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保证播种深度一致,出苗整齐健壮。 无论是通过耕翻还是旋耕掩埋玉米秸秆,均应在播种前灌水造墒,墒情适宜时搂划破土,扶助出苗。 二
2、。 壤内越夏越冬。 小麦播种发芽时,厚垣孢子也发芽,从芽鞘侵入,并达到生长点。 腥黑穗病的发生与土壤温度关系很大,侵入幼苗适温为 912,最低 5,最高20。 冬小麦幼苗生长适温为 1216,小麦晚播发病重。 一般湿润土壤对病菌孢子萌发有利。 播种时覆土过深也有利发病。 宜在夏收小麦发病严重的地块继续种植小麦,因为土壤中该病菌较多,容易导致次年此病在该地块的大发生。 用无病种子播种。
2、块,应亩施优质农家肥 2,在此基础上,亩施碳铵 40斤、过磷酸钙 50斤、氯化钾 10斤;种植优质专用小麦要适当增施氮肥用量,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 3,在此基础上,亩施碳铵 50 公斤、过磷酸钙 60 公斤、氯化钾 15 公斤;秸秆还田的地块要增施碳铵 1015 公斤。 同时要合理施用微肥,一般亩施硫酸锌 斤,也可用每公斤种子 4硫酸锌或 4硫酸锰拌种;缺硫地块,氮肥应选用硫酸铵
2、重,以充分利用早茬口良好的墒情和光热资源,实现早播高产。 对于山芋、棉花等腾茬过晚的地块,选择春性品种种植。 2、淮北中南部、沿淮地区,可根据茬口早晚,种植半冬性品种或春性品种。 由于今年气候条件较好,可适当增加半冬性品种的种植面积。 3、江淮地区,以春性品种为主。 二、根据品种类型,安排适宜的播种期。 不同类型的品种有不同的适宜播种期要求。 其中弱冬性品种可提前到 9 月底
2、等。 这些品种需要的积温相对较少,幼穗发育快,容易培育冬前壮苗,达到晚播早熟、丰产的目的。 种子处理播种时先将种子进行精选,然后用高效低毒的种衣剂拌种,或用 2 万倍的萘乙酸溶液浸泡 6 小时,晾干后播种。 用萘乙酸溶液浸泡种子可以加速其内部营养的水解,使之早出苗,利于形成壮苗。 增加播量小麦的播种量应根据地力、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全面考虑,对分蘖力弱的品种或地力较差的晚播麦田应加大播量
2、播种过深的现象,形成深播弱苗,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造成穗数不足,降低产量,所以应该注意旋耕后先耙耢,再播种。 另外,播后镇压也很重要,通过调查,在去年干旱的情况下,播后镇压的麦田抗旱性强,因此提倡播后镇压。 二、适期播种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过去认定的播期播种,常常出现小麦冬前旺长,冬季和早春冻害时有发生,为应对气候变暖的形势,冬小麦的播种适期应该比过去的适宜播种期适当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