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
风量分配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矿井阻力计算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76。 可靠 3 F5 逆 0~ 4 42176。 ~ 64176。 可靠 4 F7 正 0~ 18 49176。 ~ 58176。 可靠 煤层赋存情况及可采煤层特征 设计 井田范围内开采煤层为下二迭统大苗庄组。 可采煤层为 4 层,全区可采。 全区可采总厚度为 14m,详细参考煤层特征表 1— 2。 表 1— 2 煤层特征表 层 次 煤 厚 (m) 平均 间距 (m) 稳定性 发育 范围 顶
第 6 页 为主,局部为砂质泥岩、粉、细砂岩。 总体构造特征 本井田位于淮南煤田东北部,淮南复向斜的次级褶皱朱集~唐集背斜及尚塘~耿村集向斜的东段,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连续的背、向斜,北部为朱集~唐集背斜,南翼与潘 集背斜北翼构成宽缓向斜,背、向斜轴向为北西西向,沿轴向有所起伏,其中发育有部分次级褶曲。 按其构造特点来划分,本井田可分为二大块段:七线以东为一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
,有一部分地质构造是难推定的,控制程度有一定的摆动。 矿井涌水量和瓦斯涌出量 是用类比法推算的,所以可靠性都不足待矿井建成投产后根据实际测得的数据重新确定。 8 第 2 章 井田境界、储量、服务年限 井田境界 井田境界确定的依据 1. 井田范围、储量、煤层赋存及开采条件要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 ; 2. 保证井田有合理的尺寸 ; 3. 充分利用自然等条件划分井田 ; 4. 合理规划矿井开采范围
径 5~ 30cm,砂泥质胶结。 1980 年江苏煤田四队在下部 泥岩中采有孢粉样,其组合特征是 :( 1)以蕨类孢子为主,其中杪椤科孢子居优势,主要化石有 Cyathidites minor caustr alia Dectoidosporasp. 等,卷柏科的 Neoraistrickia.( 2)裸子植物花粉以松柏目、南洋杉科的 Classopllis 和苏铁目的 Cycadopites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矿井通风方式的选择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电负荷提供可靠供电电源,电源点已获得呼伦贝尔电业局批准。 (二)水源情况 矿区第二水源 地位于井田东北部的海拉尔河与秃尾巴山之间,取自第四系砂砾岩含水层的地下水。 该水源一期规模为 25000m3/d,实际用水量为10000m3/d,尚有 15000m3/d 的富余量。 能够满足灵东矿井的供水能力。 第二节 井田 地质特征 和煤层特征 一、地质构 造 (一)区域地层 区域地层由 老至新为
,富含植物化石;上部发育一层灰白色中~粗粒含硕石英砂岩,钙质胶结。 该组下部含 7 煤层。 7 煤层为一薄煤层,仅有个别可采点;6 煤层局部含 1~2 层夹矸或 2 个分层,为该区主要可采煤层之一。 (四)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与山西组整合接触,平均 241m。 泥岩、粉砂岩为主,砂岩次之。 底部有一层厚约 3m 的浅灰~灰白色铝质泥岩,致密块状,含菱铁鲕粒,层位稳定,为良好标志层之一(K2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选择主要通风机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电动机选型 ..............................
...............................................................................45 排水方式与排水系统简介 .................................................................46 主排水设备及管路的选择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