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
第 二 节 通风系统 本 矿 井 采 用 中 央 并 列 抽 出 式 通 风 方 式 , 主 扇 型 号 为FBCDZ10N024B/2179。 1301 首采工作面采用全负压上行通风方式。 其风流路线为: 主平硐和副斜井 → 11 运输石门和皮带 上 山 → 1301采面运输机巷 → 1301 采面 → 1301 采面回风巷 → 采区回风斜巷 → 回风斜井 → 地面。 一、 1301
合该施工组织设计要求,严格遵守岗位操作规程,施工质量的保证依据是施工图纸和《煤矿机电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测量仪器及测量工具如摇表、万用表、水平仪、钢板尺、丁字尺、钢卷尺、水平尺使用经过检验合格的产品,自制测量工具必须经过主管部门严格核准后,方可使用。 采用先进的精密仪器及仪表,测 量关键部位的几何尺寸或试验。 1施工中坚持 “三级 ”管理体系,坚持 “四检 ”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
求。 采煤机负荷支线选用一根 150+1 70+4 6电缆; Ifh=313A> Ie=312A 满足供电要求。 控制工作面运输机的 2020kVA移变( 3)馈出主干线选择: Ie=1400/ 3 =306A Iy= 313A> Iɡ= 304A 满足要求 2020kVA移变( 3)馈出主干线选用 150+3 50/3+3 运输机负荷支线选用四根 50+3 25/3+3 电缆;
需 风量 , m3/min A次爆破炸药最大用量 , b1kg 炸药产生的 CO 当量 , 煤巷爆破取 S巷道断面积, L巷道通风长度, 300m P 漏 漏风系数, C 碳 巷道内 CO 浓度的允许值, C 碳 =% ( 4) 按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 Q 掘 =4N=421=84(m3/min) 其中: Q 掘 — 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 , m3/min N— 工作面最多同时作业人数
该工作面煤层厚度变化小,根据巷道煤层的实际厚度,设置不同的抽放孔参数,见抽放钻孔布置图及参数表。 抽放孔布置及数量的确定: ( 1)布 置方式:根据钻机情况,为提高打钻效率,抽放孔按矩形布置。 ( 2)数量:措施孔控制到巷道两帮 15m,按照影响半径,当煤厚≤ 6m 时按 3 排、 9 列,共布置 27 个孔,最大孔底间距 2020 1985mm,当煤厚> 6m 时按 4 排、 9 列,共布置
实际所选锚杆间排距均小于计算长度,因此,实际所选锚杆间排距符合要求。 悬吊理论校核锚索间距: 为防止巷道顶板发生大面积整体跨落,用锚索将锚杆加固的 组合梁 整体悬吊于煤层顶板稳定岩层中,校核锚索间距,冒落方式按最严重的冒落高度大于锚杆长度的整体冒落考虑。 此时,靠巷道两帮的角锚杆和锚索一起发挥悬吊作用,在忽略岩体粘结力和内摩察力的条 件下,取垂直方向力的平衡,可用下式计算锚索间距。 L = n
D: 新疆哈密三道岭建安 路 4 号 邮编 : 839003 TEL: 09026182065 FAX: 09026311589 Email: 煤层顶底板 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成果表 表 123 采样位置 岩石 名称 比重 ( g/cm3) 单向抗压强度( MPa) 天然状态 抗拉 强 度 ( MPa) 天然状态 直剪 强度 ( MPa) 软化系数 煤层 编号 采样 地点 位置 天然状态 饱和 状态
32176。 51′30″116176。 53′30″2532176。 51′30″116176。 53′15″2632176。 51′15″116176。 53′15″2732176。 51′15″116176。 53′00″2832176。 51′00″116176。 53′00″2932176。 51′00″116176。 52′45″3032176。 50′45″116176。
10mm2650mDW802002DW802003DW802004DW802005DW80200D1 11KW回柱绞车16KW充电机 煤电钻U1KV310+16mm220mU1KV3。
和 +400m 水平胶带输送机石门,沟通 八道湾向斜的南、北两翼, +400m 水平辅助运输石门和 +400m 水平胶带输送机石门直接与南采区下部车场形成对接(南采区内的采区工程,作为原小红沟煤矿的水平延深工程的一部分,由现生产矿井负责完成),分别担负南采区和西采区的主、辅运输任务。 ( 2) +400m 水平西翼集中胶带输送机运输巷和 +400m 水平西翼集中辅助运输大巷 西采区与 +4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