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b、全额累进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定额税率 63.将税收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时采用的分类标准是 ( c )。 a、课税对象 b、计税依据 c、税负能否转嫁 d、税收收入归属权 64.我国现行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是 ( d )。 a、统收统支 b、利改税 c、利润包干 d、税利分流 65.有利于稳定预算收支 ,保证国债均衡偿还的偿债资金来源是 ( b )。 a、经常性预算收入 b、预算盈余
在正常时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责分工相对而言是固定的,但在社会动荡时期,中央政府集中更多的财政资金的这种做法却易受社会的认同,中央政府职能的扩大增大了财政收支的规模。 这时,集中效应就出现了,由于集中效应的出现,使得政府的公共支出规模趋向于进一步增长。 早期阶段 -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较大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 发展中期 - GDP 中总投资的比重上升,但政府
一项公共需求从产生到实现,一般需要经过三个环节: 偏好表达、政策制定与偏好实现。 其中,偏好表达是公共选择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实际上就是在法律和道德规范的约束下,运用自身的各种权利展示自己需求的活动和过程。 b 、公众偏好表达的民主形式 民主 民主,是国家在本质上、管理形式上与工作方式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直接民主形式 公众偏好表达有两种基本的民主形式
是规定能做什么才可做什么,没有得到政府审批是不可做的;而对政府来说,则是凡没有规定不可做的,都是可做的,政令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和任意性。 —— 樊纲 结论: 由于政府缺陷是客观存在并难以克服的,因此要减少政府缺陷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就需要限制政府机制的作用范围,在市场机制有效的领域尽可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具体讲:即减少行政审批,转换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育的特殊性质 人力资本在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国民教育和健康投资的回报正在增加,无论是对于美欧,还是中国,印度都是如此。 而要释放人力资本的巨大潜力,则取决于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经济体制能否把国民教育放在核心位置 《 现代财政学原理 》 (第三版) 张志超 编著 二、教育的社会经济作用 教育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教育提高了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
与计划,让位于合同。 1998~:改革摸索 1998年,整个军工行业亏损面高达 61%,亏损额达 ,全行业净亏损。 国防工业效率低、采办成本过高、采办政策不能适应需求的弊病都暴露了出来。 两个分开:一方面是采购管理与操作相对分开,采购的具体操作由军队专门采购机构来承办;另一方面,按照事业部门提出需求、采购机构组织采购、财务部门集中支付、审计部门实行监督的原则,对采购工作分段管理
$1 15 11 26 47 012345678910111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DfA DfE DfA+E Sf $ Quantity of Pizza 48 Pareto Efficiency – Private Goods Case • MRSfa = Pf/Pa •
s done using the GDP deflator Source: Calculations based on 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2020 [pp. 282,286,325,381]. Adjusting for Inflation Adjusting for Population Relative to Economy 18
共物品性质更强,改善收入分配的能力更大,在政府的支出排序上,理应比高等教育更受重视。 政府间的财政教育支出比例 世界各国由于财政体制不同,教育支出在各级政府间的分配情况有很大的差异。 一般来说,中央政府是政府教育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在实际执行中,中央政府通常以转移支付的方式,将一部分教育资金交给地方政府使用。 有些国家,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力,由地方政府决定如何支出
自己的财富增加了,从而增加消费。 这就是所谓的“公债错觉( Debt Illusion)”。 勒纳据此提出了公债的资产效应理论,认为对付经济萧条的政策就是发行国债,因为国债的增加比税收的增加能增加民间资产。 这样,一方面人们觉得富裕了不少,可能会增加消费支出;另一方面他们会降低劳动意愿,增加闲暇,从而增加消费。 国债的需求效应 国债对总需求的影响有两种可能: 如果中央银行直接购买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