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
1、菇又名兰花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降低血压,防癌抗癌作用。 室外栽培草菇的主要原料是稻草,且不需复杂设备;草菇生育期短,又是高温菇类,生产成本低,收效快。 整理场地栽培草菇的场地,应土质松软,含有机质多,排水良好,用水方便;下种前一周翻土,翻土后晒 12 天,待土块表面晒白,将其打碎平整,做成 1米宽的畦;畦表面做平或做成龟背形,中间高 2025 厘米,两边渐倾斜至与地面平,畦面适当拍实
1、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降低血压,防癌抗癌作用。 室外栽培草菇的主要原料是稻草,且不需复杂设备;草菇生育期短,又是高温菇类,生产成本低,收效快。 整理场地栽培草菇的场地,应土质松软,含有机质多,排水良好,用水方便;下种前一周翻土,翻土后晒 12 天,待土块表面晒白,将其打碎平整,做成 1米宽的畦;畦表面做平或做成龟背形,中间高 2025 厘米,两边渐倾斜至与地面平,畦面适当拍实,以免浇水后下陷
1、 营养栽培材料必须含有碳、氮、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成分。 所以富含纤维素的稻草、麦秆、麻秆、废棉、棉籽壳、甘蔗渣等都是生产草菇的原料。 含氮化合物是草菇合成细胞蛋白质的重要元素,草菇只能利用低分子的氨基酸,麸皮、米糠蛋白胨等有机氮物质可作为氮源。 草菇栽培通常不需要添加铵态氮、硝态氮和尿素。 除碳和氮外,多种矿物质如钾、镁、钙、磷等也很必要,一般含纤维素原料中已有足够的含量,无需补充。
1、湿的草腐生菌,栽培技术易掌握,生产成本低,是食用菌中收益最快的一种。 但草菇播种后,在其生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 现将草菇生长中易出现的异常现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以供草菇种植户参考。 一、菌丝萎缩一般情况下,草菇播种后12 小时左右菌种块就开始萌发,并不断向料内生长。 如果播种后 24 小时菌丝仍未萌发或仍不向料内生长,就可能是发生了菌丝萎缩。
1、菇栽培所需的原材料来源广泛。 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是稻草、麦秆、废棉、棉籽壳,有些食用菌栽培后的废料也可用来栽培草菇。 1稻草要选择金黄色、无霉味的干稻草,使用前晒 12 天,以防止栽培时出现鬼伞或其他杂菌。 稻草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把稻草切成 5 厘米左右长,后用3%石灰水浸湿 12 天,再加入草重 20%25%的干猪粪或干牛粪堆制 23 天,期间待料温上升到 60时翻堆一次
1、、选用脱毒菌种草菇的脱毒菌种具有菌种自身不携带任何病毒、病菌,抗性强,高产等明显的生产优势。 应根据产品的去向选择菌种,如大粒型特点的 宜鲜销或烘干;中大粒型特点的农科 宜鲜销,也可盐渍加工:其他中小粒型适合制罐加工等,二、药物处理菇棚一般可使用百病去无踪溶液对菇棚进行地毯式喷洒,彻底杀灭病毒、病原菌等,确保生产场所的洁净,为生产创造良好条件。 三
1、龄过长或过短,菌种退化,菌丝生活力弱,抗逆性差,或菌种长时间在温度过低、过高的环境中存放,都会出现播种后不萌发,菌种块菌丝萎缩的现象。 防治:选用适龄、优质菌种,并确保培养过程中温度不要过低。 气温较高、培养料偏厚、菇房保温性能较好时,播种后培养料内温度较长时间超过 42,会导致菌丝萎缩、死亡,造成烧菌;当温度偏低或昼夜温差过大时,也会引起菌丝生长缓慢、萎缩。
菇菌种无论是自己分离的或是引进的,都必须经过出菇试验,在确认是高产、优质的菇种后方可扩大培养,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合格的菌种质量要求(供参考):菌丝淡黄色、透明,厚垣孢子较多或无(因品种的不同而表现不一),全瓶菌丝分布均匀,培养基含水量适宜(65%左右)。 菌种菌龄适宜,新鲜、健壮,生长势强。 无杂菌、无虫害。 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为不合格的菌种:菌丝白色透明,无厚垣孢子或很少,属幼龄菌种
料与处理。 选择菇体饱满,不开伞,无机械损伤的草菇,采收后立即放入003焦亚硫酸钠溶液中处理 6时),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 2烫漂及硬化。 将处理后的草菇投入沸水中烫漂 2钟),以杀灭酶的活性,烫漂后立即捞出,放入冷水中冷却,冷却后捞出,放入 05氯化钙溶液中浸渍 10时),硬化后用清水漂洗 3除去残液。 然后捞出沥干水分,投入 85热水中保持 5钟),再移入清水中漂洗 3冷浸糖液。
1、、选好菌种是关键。 最好选用新育一代良种,传代次数过多的品种,容易引起品质的退化,产量的下降。 同时忌用不同型号的草菇菌种混合栽培。 二、妥善处理好培养料。 栽培草菇主要培养料是稻草。 为了提高培养料的质量,可以在稻草铺晒时,用棒打或石碾稻草,多次打压,使稻草细松柔软和便于吸足水份,堆床时能压得更紧实,利于发酵。 稻草经浸水。 堆沤,并加 l石灰水泼浇发酵 2 一 3 天,有利于杀灭稻草杂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