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
2、米深沟,以便排灌水,母苗移栽行距 1 米,株行 1520 厘米,一般、每亩大棚,需移栽母苗 500600株。 换叶后用稀水粪提苗,以后每隔 10 天泼浇一次,土表发白时,可从水沟灌水,保持床面湿润,可结合灌水,将 45氮、磷、钾三元硫酸型复合肥化成水后泼浇。 注意防治炭疽病、白粉病和灰霉病。 4、建棚根据地形,可选用 6 米、8 米、10 米、12 米宽的水泥骨架大棚,长度根据地形而定
2、公斤,磷酸二铵 15 公斤,硫酸钾 10 公斤。 最后要把土壤耙细、耙平,为做畦或打垄打下基础。 做畦时,畦长 1020 米,宽 6070 厘米,高 10 厘米。 打垄时,垄宽5055 厘米,垄高 15 厘米,垄沟宽 20 厘米。 适宜栽植。 秋季栽植可在 8 月中下旬进行,因为此时温湿度比较适宜,草莓栽后能很快地发苗和进入正常的生长生育。 在平畦上栽培时,每畦栽 2 行,行距20 厘米
2、浅,对肥料的反应较为敏感,因此,不宜施用碳铵和硫铵等化肥,应以尿素和复合肥为主。 发棵肥在 3 月中下旬结合浇水追施,亩用尿素 1015 公斤或复合肥 2030 公斤;花前肥在 4 月中旬开花前追施,亩用复合肥 10 公斤。 此外,在开花结果期叶面喷施 磷酸二氢钾与 光合微肥 2 次,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合理灌水:一般在现蕾前浇灌一次水,果实膨大至成熟期,根据田间墒情及时供水补充。
2、旬定植。 壮苗的标准为根长 3米,米以上,有 3完整的叶片,根系较完整的为好。 按上述作埂的要求每埂栽 2 行,行距 20 厘米,株距 13 厘米。 因定植时正值高温季节,所以要保证栽植成活,关键是要掌握好深浅和充足的水分,要达到深不埋心,上不露根为最佳。 栽植过深埋住苗心,会引起烂心而死苗;栽植太浅,根茎外露会使苗因失水而干枯,且影响后期草莓对水肥的吸收
2、土壤保湿和子苗的扎根,确保子苗的生长,在除草时发现拨浮的子苗要及时栽种,避免产生一些无根“浮苗”;同时疏理抽发匍匐茎,保证每根匍匐茎都有一定的生长空间,产生优质壮苗。 四、病虫害防治当前草莓育苗地主要病虫有:蚜虫、红蜘蛛、叶甲、斜纹夜蛾、叶斑病等蚜虫:发生时防治,药剂可选用吡虫啉类如 10%吡虫啉 25003000 倍。 红蜘蛛:发生初期防治,药剂可选用哒嗪酮、炔螨特类,如 15%哒螨灵
2、形果和病虫果数量。 可以充分利用棚与棚之间的空地循环轮作。 周至开花期光照不足,会影响授粉受精,产生畸形果。 果实着色期光照不足,会导致果实味淡、色泽差。 在保证棚内温度的前提下,加盖的草苫应尽量早揭晚盖。 大棚内北侧挂反光幕,利用反射光增加光照。 阴雨天或雪天,可用白炽灯照明补光。 强阳光对果实的照射,减轻灰霉病发生,促进果实着色。 地膜覆盖能提高地温,降低空气湿度,避免果实直接与土壤接触
2、素。 花芽分化好,则花多、果个大、畸形果少。 一般在定植前两周开始进行断根、遮阳、控氮、去老叶等方法来促进花芽充分分化。 科学进行花期管理 草莓花期授粉受精充分是减少畸形果的关键。 温度:草莓的花器对低温反应敏感,如花期遭遇低温 1 小时雌蕊颜色就会变黑。 因此应提高大棚设施的保温性能,白天大棚温度保持 2025、夜间 810;地温保持在 1822。 若此期温度低则花药不能散落
2、天浇水,保持土壤湿度一星期左右,即可成活。 成活后若天气晴好天浇一次水或者一星期淹一次水。 种后个月,每亩用公斤复合肥兑水浇灌,每天一次,连续四次后改半个月一次。 母本苗所伸出的匍匐茎,每条控制株,每株母本苗控制繁衍苗株,以保证壮苗。 七八月份气温较高,当气温超过摄氏度时,可用遮阳网降温或者经常淹水,防止温度过高闷死幼苗。 整个育苗期间若发现虫害,可用灭扫利倍防治,若有病害发生
2、冷空气吹进地膜,使之失去保温效果。 在气温较低的地区,盖膜时间也可提早到 1 月份。 开始密闭一段时间,以提高地温,促进草莓生长,2 月下旬在地膜上破口掏出植株。 防旱草莓属浅根系植物,抗旱力弱,冬季往往会出现叶片转红,只有心叶保持绿色的现象,遇上冬季干旱时,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因此,冬季干旱时必须及时灌水,灌水次数应根据土壤水分和天气情况而定。 一般从头年 11 月底至来年2 月,至少需灌
2、尤其目前气温高土壤准备好后容易干燥,应及时消毒处理。 3、消毒时间:8 月初至 9 月 5 日,空闲地还可提前。 4、药剂施用量及方法:每 300 平方厘米注氯化苦 3 毫升,用氯化苦专用注入器注入土壤,注入药剂深度 15米,亩用量 20,边注射药剂边用土覆盖眼穴。 5、覆盖和揭膜:一般情况下要求边注射,边覆盖,当整块地施药结束后,农膜四周用土压严密,不泄漏。 消毒覆盖时间为 7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