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
2、薄膜大帐贮藏,即利用厚约 聚乙烯膜做帐,使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贮藏环境,用硅窗控制贮藏环境中的适宜气体成分,即二氧化碳 3%6%,氧气 3%,氮气 91%94%。 4、辐照保鲜辐照能抑制草莓灰莓病的发生,减少其发病率。 我国报道,用 2000量的 射线照射草莓,在 01下冷藏,其贮藏期达40 天,可明显降低草莓果实的莓菌数量(约减少 90%),对营养成分无影响。
2、。 当利用性诱剂或糖、醋、酒诱杀液诱杀成虫,既可作为简易测报手段,又能减少蛾量。 蔬菜大棚宜在小地老虎成虫迁入期前覆膜,揭膜通风处应在落日前封闭,以防成虫入棚产卵。 大棚施用的露天灰肥或覆盖用枯草,应沤制或喷药处理后再入棚,防止小地老虎卵随肥、草入棚。 及时清除蔬菜残株烂叶,减少其发酵物对成虫的诱集。 12 龄幼虫抗药力低,多在植株嫩心为害,防治适期应12 龄幼虫盛期,用喷雾或毒土法防治。
2、面积。 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控制氮肥施用量,防止旺长;同时要注意通风透光;雨后要注意排水,尽量降低棚内湿度。 物防治喷洒 2%农抗 120 或 2%武夷菌素(剂 200 倍液,隔 67天后再喷一次,防效可达 90%以上。 理防治采用 27%高脂膜乳剂 80100 倍液,于发病前喷洒在叶片上,使其在叶片外表形成一层薄膜。 这不仅可防止病菌侵入,还可造成缺氧条件,使白粉菌死亡。 一般隔
2、,及时开启通风口,通风换气。 亚硝酸气(它主要来源于不合理的施肥,在土壤中特别是沙性较大的土壤,连续大量施入硝酸铵等氮肥,亚硝酸向硝酸的转化过程就会受阻,但铵向亚硝酸的转化却能正常进行,这样便导致土壤中积累大量的亚硝酸。 检测亚硝酸气体,也可采用 纸法。 与氨气相反,若棚膜水珠 呈酸性,则说明有亚硝酸气积累。 防除措施:一是追施氮肥时,要遵照“少量多次”的原则分批分次施入,且与土壤混合
2、石果所又成功地研究了壁蜂可于 12 月份在温室内释放没有高飞和撞击棚顶现象,没有螫刺,温室内作业安全,而且可以一次购置,多年使用。 1998 年春在丰南县李毫区试验,温室桃树壁蜂授粉坐果率 696%,人工授粉674%。 温室草莓放壁蜂后果形好,色泽鲜亮,单果重增加 24 克,几乎没有畸形果。 而不放壁蜂也没有放家养蜜蜂的温室,草莓畸形果达 30,小果多,每公斤价格少卖 1 元。
2、果实接受光照一致,温度较为均衡,凸起果的数量就会较少。 同时控制室内温度及土壤含水量,创造适宜草莓生长的环境条件。 鸡冠状果实。 聚合果的发生,容易使草莓植株的负担不均匀,增加小果的比例,相应降低草莓果实的整体品质。 在草莓花芽分化过程中(10 月上中旬),日照时间短,生长过旺,是形成聚合果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栽培管理上,首先要避免花芽分化期过量施用氮素肥料,防止植株旺长
2、及时开启通风口,通风换气。 亚硝酸气(它主要来源于不合理的施肥,在土壤中特别是沙性较大的土壤,连续大量施入硝酸铵等氮肥,亚硝酸向硝酸的转化过程就会受阻,但铵向亚硝酸的转化却能正常进行,这样便导致土壤中积累大量的亚硝酸。 检测亚硝酸气体,也可采用 纸法。 与氨气相反,若棚膜水珠 呈酸性,则说明有亚硝酸气积累。 防除措施:一是追施氮肥时,要遵照“少量多次”的原则分批分次施入,且与土壤混合
2、米施优质农家肥 4000公斤,磷酸二铵 15 公斤,硫酸钾 10 公斤。 最后要把土壤耙细、耙平,为做畦或打垄打下基础。 做畦时,畦长 1020 米,宽 6070 厘米,高 10 厘米。 打垄时,垄宽 5055 厘米,垄高 15 厘米,垄沟宽 20 厘米。 适宜栽植秋季栽植可在 8 月中下旬进行,因为此时温湿度比较适宜,草莓栽后能很快地发苗和进入正常的生长生育。 在平畦上栽培时,每畦栽 2
2、方法。 在够苗后,去除母株苗和后发匍匐茎小苗,并保持新苗有 4绿叶,经常摘除老叶、病叶。 育苗后期共用 2 次脱落酸类激素控旺促壮,有条件的于 8 月上旬用 50%遮阳网遮阳育苗和大中苗假植育苗,培育花芽早分化壮苗。 三、培肥改土和防止连作障碍技术。 草莓收获结束后及时耕翻,种植高粱、豆类作物。 于 7 月上旬掩青耕翻,增施速效肥和土壤净化剂,灌水保湿和覆盖地膜,高温消毒 30
2、者即使有的形成果实,也由于太小无采收价值而成为无效果。 因此,应在花蕾分离至一级或二级序花开放时,根据限定的留果量,疏除后期未开的花蕾。 四要摘除老叶草莓一年中新叶不断发生,老叶也不断形成。 老叶具有较多抑制花芽分化的物质且营养消耗大于光合积累;病叶带有病菌易传播蔓延。 因此,应适时适量地摘除老叶,及时摘除残叶和病叶,并将其带出园外销毁或深埋,从而促进花芽分化,降低养分消耗,改善通风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