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
2、植匍匐茎,促进花芽分化。 3、适时定植一般在 8 月中下旬开始定植,垄上双行定向栽培(即弓背朝向垄沟),株距 1015 厘米,行距 3035 厘米,每亩植 1 万株。 4、植后管理(1)适时保温:在 10 月上中旬覆盖温室薄膜,并在高畦上覆盖黑色地膜,以提高地温。 (2)温湿度调节:覆膜后温度掌握前期高、后期低的原则,保温初期,白天控温在 2830,夜间 1215;现蕾开花期,白天2528
2、花时间为上午 89 时到下午 34 时,活动温度范围一般在1530。 对其他访花昆虫,也应加以保护利用。 控制温度和湿度花期应严格保护地内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宜控制在 2028。 要适时放风以降温降湿。 采用无滴薄膜,能防止水滴的影响。 滴灌能有效地降低保护地内的空气湿度。 花期只要地表不干,一般不需灌水。 疏花疏果疏除易出现雌性不稔的高级次花,可明显降低草莓畸形果率,且有利于集中养分
莓专用繁苗田在 4 月中下旬定植繁苗用母株,畦宽一般 3,但只在畦两边各栽 1 行草莓。 繁苗田母株一般 5 月初开始抽出匍匐茎,随匍匐茎伸长不断生长出幼苗,往往到 6 月底 7 月初梅雨结束时,匍匐茎在畦面上覆盖比例不过30右。 直至 9 月份才会伸长至畦的中间部位,接近爬满整个畦面。 所以从 4 月底到 9月,整块草莓专用繁苗田有一半左右的面积可用来间套其他作物。 如果任其空闲
室内白天保持 2530,夜间大于 8,78 天可缓苗。 缓苗后白天不超过 25,夜间在 5以上,既要防止徒长,又要防止长势衰弱。 开花到果实膨大期,白天 2025,夜间 5以上,收获期白天不超过 25,夜间在 5左右。 植后必须连续浇小水,直到成活为止,一般每隔 12 天浇水 1次,然后减少浇水次数。 开花期要控制浇水,果实坐住到成熟期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采收前要控制浇水。 肥宜 少吃多餐
2、收获期白天不超过 25,夜间 5左右。 草莓第二次结果期,气温已开始升高,要采取大通风和遮阴措施。 可掀一帘盖一帘,或掀两帘盖一帘。 三、掰叶除茎。 生长后期,当植株下部叶片呈水平着生,并开始变黄,叶的基部也开始变色时,应及时从叶柄基部掰掉。 病残叶也应及时摘除。 还要将植株上生长弱的侧芽及时疏去。 四、防病治虫。 可用 1000 倍甲氧乙氯汞液灌根防治根腐病,用 50%敌菌丹
2、。 果后肥。 草莓大量结果后,植株体内养分缺乏,为了尽快恢复植株生长,多形成新叶新根,为秋季的花芽分化创造条件,这次追肥应适当增加钾肥。 每亩可施尿素和硫酸铵 1015 公斤、磷肥 1520 公斤、氯化钾 7510 公斤。 孕花肥。 此次是在草莓花芽分化前进行,对于草莓植株的正常生长和花芽分化起到保证作用。 主要施磷钾肥,配合少量的氮肥。 另外,草莓还可以根外追肥(即叶面喷肥)。
2、不便起苗,过晚栽植,秧苗已萌发,消耗养分,不仅影响栽苗成活,也削弱植株的生长势和抽生匍匐茎的能力。 3、栽植密度。 以株距 40 厘米、行距 5075 厘米,亩栽 22203330 株苗为宜。 4、栽植深度。 栽植深浅是栽植秧苗能否成活的关键。 勿栽过深,不要埋住苗心,以防引发秧苗腐烂,也不要栽得太浅,太浅新茎外露,易引起秧苗干枯。 深浅以上不埋心,下不露根为宜。 三、注意事项1
2、后混土,以防光解;还可用 50%大惠利 15003000 毫升/公顷,在开花前施用。 注意这些药剂不能在开花到果实采收结束前施用。 用时期为杂草出齐苗后。 (1)防除禾本科杂草:可选用的药剂有 15%精稳杀得 670 毫升/公顷、效盖草能乳油 450 毫升/公顷、5%精禾草克乳油 750 毫升、公顷等。 在气温低、土壤墒情差时施药,除草效果不好;在气温高、土壤墒情好、杂草生长旺盛时施药
2、长过于旺盛,分化的花芽中,壮芽少,弱势芽多,由于营养要素失去平衡,致使浆果发育差,畸形果多。 在温湿度、光照条件方面,由于地下水位过高、排水不畅、换气不够及时,致使湿度过大;常使花粉的萌动、生命力受到制约,昆虫授粉抑制,受精不良,易形成歪扁形的果实。 当然,温度过低、过高,光照不足对畸形果的产生也是有影响的。 另外,棚栽草莓蜜蜂投放数量不足,也会降低草莓的受精率。 为了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2、工过程中水分的散失,一般鲜果称重要多出规定重量的 23。 4、调糖装盘:作生食的伽工草莓,如果草莓酸味较重,甜度不足,通常要加入草莓净重 3050%浓度的白砂糖浸渍。 也可按鲜果比糖为 31 的比例加白砂糖,均匀撒在果面,搅拌均匀后,即可装盘。 装盘时摆放要均匀,松散,不得堆积,以免冻结后不易分散。 5、速冻包装:装好盘后,应立即送入低温冷库速冻。 速冻温度为零下3740,冻结时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