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
2、撒于栽培床面,用旋耕机旋两遍,使麦秸、底肥及土壤净化剂混合均匀,而后建成高 25 厘米、面宽 50 厘米、底宽 100 厘米的高垄。 2覆膜、扣棚、灌水(1)用白地膜将床面全面覆盖。 (2)扣拱棚。 用竹片支 1 米高的拱架扣膜,拱膜可用上年的旧棚膜。 (3)灌水。 向地膜下畦沟内浇水,使畦表面有足够的积水。 (4)封膜。 将地膜、拱膜封闭后处理 1520 天,遇阴雨天适当延长。 注意
2、。 草莓采收后的夏秋生长期间,匍匐茎会陆续产生 35 次子苗。 用于繁殖种苗的草莓苗圃,为使每次子苗能长成壮苗,在发苗期间要及时将匍匐茎定向理顺,配置均匀。 发出的新株用泥土稍压,促生新根。 草容易与草莓争肥争水,影响草莓健壮生长,降低草莓植株抗旱能力,必须经常拔除。 拔草时不要松动草莓根系,以免造成种苗死亡。 在拔草的同时,要摘除草莓黄叶、枯叶,减少养分消耗和水分蒸发,促进通风透光。
2、每株喷 10 毫升,章姬不需要喷。 温度控制用暖房机和换气扇配合使用,室温白天控制在 25晚上 7加温初期温室内湿度高,易引起灰霉病、白粉病等,通过换气降湿,也有用电热线(覆地膜前安置)加热地温或循环水管(在作畦时埋设)输送热水来升温的。 二氧化碳施肥:11 月下旬至 2 月末使用浓度为 3 月份为 4 月以后为 放养蜜蜂促进授粉受精,开花前 8 天将蜂箱搬入温室,至收获前 30 天再搬出。
2、、园地排水不良,地面湿度大等,均适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早春及时清除枯枝枯叶,发病初期摘除感病花序,剔除病果,减少菌源;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并适当控制浇水,防止植株旺长和园内湿度过大;采用塑料薄膜或柴草覆盖地面,避免果实直接接触潮湿土壤。 药剂防治从花序显露开始,选用 200 倍等量式波尔多液、50%代森锌 500 倍液、50%敌菌灵 600 倍液、75%百菌清 600800 倍液
2、0 厘米,结合翻地每亩施优质农肥 4000 公斤,磷酸二铵 15 公斤,硫酸钾 10 公斤。 最后要把土壤耙细、耙平,为做畦或打垅打下基础。 做畦时,畦长 1020 米,宽 6070 厘米,高 10 厘米。 打垅时,垅宽 5055厘米,垅高 15 厘米,垅沟宽 20 厘米。 3、适时栽植:秋季栽植可在 8 月中下旬进行,因为此时温湿度比较适宜,草莓栽后能很快地发苗和进入正常的生长生育。
2、少。 果肉红色,质地致密,硬度大,肉质细腻,纤维少,髓心中等大,空洞小或无,汁液中等多、红色,香气特浓,风味酸甜。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 果实耐储性好,既适宜鲜食,又适宜加工。 三、生长结果特性植株生长势强,分枝多,定植苗易成活。 容易形成侧分枝,连续形成花芽能力强,丰产稳产。 四、物候期、适应性及抗性在河北石家庄露地(地膜覆盖)栽培,3 月上旬萌芽,4 月上旬开花,5 月中旬成熟。
2、5;结果后,白天 1520,晚上 3以上。 科学施肥大棚草莓结果期长,要在重施基肥的基础上,合理追肥,以满足其营养要求。 追肥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从扣棚至现蕾,可 10 天左右施肥浇水 1 次,每 667 平方米每次施尿素 10 公斤左右,磷钾肥各 58 公斤。 另外,中后期结合喷药,叶面喷多元微肥或植宝素等有机营养液,以提高果重及含糖量,使果味更鲜美。 水分管理大棚内气温高
2、斤、过磷酸钙和氯化钾各 58 公斤。 另外,中后期结合喷药,叶面喷多元微肥或植宝素等有机营养液,以提高草莓果重和含糖量。 水分管理大棚内气温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应及时灌水。 前期外界气温高,灌水在傍晚进行;后期内外界气温高,灌水在上午进行,灌水后先提高棚温,而后加大放风量,降低湿度。 浇水不能过勤,每次要灌透。 开花前 1周停止浇水,开花后 15天结合施肥,浇一次水。 光照管理光照的强弱
2、发,至 12 月下旬盛发。 基肥不足,土壤缺水,造成植株生育衰弱;或浇水过多,氮肥过量,植株徒长,均有利于白粉病发生。 品种单一,且多年种植,都容易造成白粉病发生流行。 三、综合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引进具有较强抗病性品种,与本地主栽品种轮换种植。 2、加强栽培管理措施移栽前草莓田要深耕翻土,并进行大棚、土壤、移栽苗等消毒,以减少初菌源;覆地膜前应除草,以减少杂草作为白粉病中间寄主的作用
2、,不但妨碍授粉,而且还会妨碍昆虫传播花粉,导致畸形果率提高。 目前,生产中预防草莓畸形果可采取以下措施:一、选用相应品种。 在丽红、春香、宝交早生、红衣等品种中,以宝交早生最好。 授粉品种可选择花粉量丰富的春香等与主栽品种混栽。 二、棚内养蜂。 保护地栽培的草莓花期早,前期自然出现的访花昆虫少,因而最好在棚内放养蜜蜂。 每标准棚 5000 只左右,可使授粉率达 100。 放蜂时间为上午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