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
2、,不但妨碍授粉,而且还会妨碍昆虫传播花粉,导致畸形果率提高。 目前,生产中预防草莓畸形果可采取以下措施:一、选用相应品种。 在丽红、春香、宝交早生、红衣等品种中,以宝交早生最好。 授粉品种可选择花粉量丰富的春香等与主栽品种混栽。 二、棚内养蜂。 保护地栽培的草莓花期早,前期自然出现的访花昆虫少,因而最好在棚内放养蜜蜂。 每标准棚 5000 只左右,可使授粉率达 100。 放蜂时间为上午 89
2、米、株距 1820 厘米,每亩栽 74008000 株。 10 月 25 日前后,畦面覆盖黑色地膜,膜下铺设滴灌软管。 11 月上旬气温下降至 15时及时扣棚膜。 草莓果实发育适温为1825,白天棚温保持在 2528,夜间保持在 5以上,出现 30以上高温及时通风降温。 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 60%70%。 及时去除老叶、残叶、病叶和抽发的匍匐茎,减少养分消耗。 花期采取棚内放蜂辅助授粉
2、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叶片向上卷曲,叶缘萎缩、枯焦。 花蕾遭受侵染后难以开放,花瓣转为红色。 幼果受害后发育受阻,并且逐渐干枯。 这两种病害的共同之点表现为:均为真菌性病害:均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均忌连作种植;气温在 1225范围内,在高湿条件下均易发病。 针对草莓灰霉病、白粉病的特点,须从农业措施和化学防除两个方面着手防治。 农业防治:进行水旱轮作,连续种植一般不能超过 2 年;改善水系设施
2、。 定植后,立即浇透水,土壤一定要保持 l 至 2 周湿润状态。 四、覆盖地膜应在定植后 1 个月左右进行。 覆盖前要彻底清除病叶、黄叶,喷 1 次 500 倍的甲基托布津。 沿埂纵向覆盖,在每株草莓的位置上用刀或手开 1 个口,将草毒苗的叶茎从开口处掏出,注意尽量不要伤害叶片,开口要尽可能小。 当夜温低于 15 摄氏度时,开始扣棚。 五、定植后要及时浇水,发现有缺苗的,要及时补苗。
2、形果少,表面深红色有光泽,种子黄色,果肉粉红色,香味浓,甜味大,耐贮运。 成熟后常温下自然存放 710 天仍然保持原色原味,口感好,品质优良。 产量表现:第 1 级序果平均单果重 41 克,最大果重 105 克。 单株结果平均达500 克,每亩产量可达 4000 公斤。 栽培要点:适宜促成、半促成栽培,每亩栽 60008000 株。 栽前随耕地每亩施优质土杂粪 4000 公斤、尿素 10
2、工又省力。 一般黏性土壤间隔 1520 天浇水施肥一次即可,沙性土壤 1015 天一次。 2进入二次结果后,一些草莓出现脱肥现象。 此时如果不加强养分供应,容易影响到二茬果的产量和品质。 而且花期又不适宜叶面施肥,为施肥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管理措施:随灌溉增施草莓先锋、喷施宝、磷酸二氢钾等高效草莓专用微量元素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补充缺失的锰、铂、锌、钙等微量元素,增加补充高效的磷
2、缩短缓苗时间。 种植于内径为 10 或 12 厘米,高 10 厘米的聚乙烯小钵中。 假植时应根据苗的大小分别种植,切忌种植太深而将苗心埋没。 每标准大棚内设置 3 畦,每畦宽 左右,每标准棚可培育营养钵苗 9000 株左右。 4、假植后的管理(1)水肥管理:移栽后立即灌水,并在 34 天内每天都要浇一次或喷一次水,以保持土壤湿度。 撤除遮阳网后的 24 天,一天也要浇一次或喷一次水。
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草莓汁的加工技术草莓汁: (1)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清洗破碎酶处理榨汁粗滤脱气预热酶处理澄清过滤调配杀菌装罐密封冷却。 (2)操作要点。 原料选择。 选用新鲜良好、成熟度稍高、出汁率高的草莓为原料。 剔除病虫害果及腐烂果,去除花托、果柄及其他杂物。 清洗,清水冲洗 35 分钟,注意冲洗水流缓急适度,避免果皮受损。 酶处理。 首先将草莓破碎,然后加入果胶酶以提高出汁率。
2、以在较低温度时萌发有利。 病害发生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低温、高湿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栽植过密,偏施氮肥,植株生长过旺,园内光照不足,或连续阴雨、园地排水不良,地面湿度大等,均适于病害发生。 果实着色初期至中期抗病力最弱,最容易感病。 另外,发病程度也与品种有关。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农业防治:早春及时清除枯枝枯叶,发病初期摘除感病花序,剔除病果,减少菌源;合理密植
2、匐茎会陆续产生子苗。 用于繁殖种苗的草莓苗圃,为使每次子苗能长成壮苗,在发苗期间要及时将匍匐茎定向理顺,配置均匀。 发出的新株用泥土稍压,促生新根。 对母株从基部培土,厚度以埋上新根而露出苗心为准。 ?3、清除杂草。 拔草时不要松动草莓根系,以免造成种苗死亡。 匍匐茎发生前期,灌水后用小锄松土与锄草,大量发生期,人工拔除杂草。 在拔草的同时,要摘除草莓黄叶、枯叶,减少养分消耗和水分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