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
2、,气温高不利于草莓存放,气温低时则可存放几天。 应根据季节、气温按不同成熟度采收。 在 12 月至翌年 2 月,气温较低,此时采收以九成熟为宜;11 月及翌年 3可在果实八成熟时采收;10 月及翌年 5定草莓成熟度的最重要指标是果面着色程度。 草莓在成熟过程中果皮红色由浅变深,着色范围由小变大。 生产上可以此作为确定采收成熟度的标准,分别在果面着色达 70%、80%、90%时采收。
2、,要结合浇水追施一次发棵肥,每亩施尿素 1015 千克或复合肥 2030 千克;4 月中旬开花前再追一次花前肥,亩用复合肥 1015千克;此外,在开花结果期叶面喷施 23 次 磷酸二氢钾液,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疏花疏蕾草莓花序上先开的花结果好,果实大、成熟早,因此,草莓现蕾后要疏除瘦小的花蕾,以减少养分消耗,使果实个大整齐、成熟早、品质好。 疏掉2025的晚弱花蕾。 防治病虫开春后
2、35C 以上的高温或 OC 以下的低温易使花粉发芽受阻,且低温时又缺乏媒介昆虫。 此外,花期喷药不适当,不仅会杀死传粉昆虫,而且有些农药对花粉发育也有影响。 防治方法:选用适宜品种,如明宝、宝交、早生等育性好的品种。 开花期防高温和低温,使温度控制在白天 23C25C,夜间 5C 以上。 同时,控制棚内温度,放养蜜蜂传粉。 花期尽量少喷洒农药,若喷洒农药,应选择对蜜蜂无毒或毒性小的种类。
2、淋在行间或株间,切勿直接淋到植株上。 盖膜前结合中耕除草每亩埋施复合肥 30膜后以根外追肥为主,主要喷施含磷钾为主的叶面肥。 生长中后期,如植株叶色转黄,可淋施浓度为 复合肥溶液。 草莓为常绿草本植物,喜湿润。 其植株小而叶面积大,蒸发量大。 为满足草莓生长发育需要,整个生育期间都要求有水分供应,保持土壤湿润。 遇阴雨天气,应及时排除积水。 五、及时垫果及打破休眠草莓植株矮小,果实为浆果
2、高左右的阴棚,上盖稻草、柴草等物,也可在畦边种植一些高秆作物,如玉米、高粱、豆角之类的搭架蔬菜等,但不能种植过密,以免通风不良,光照不足,影响草莓正常生长。 二、定向压蔓,扎根保苗 草莓采果后的夏秋生长期间,匍匐茎会陆续产生35 次子苗。 为使子苗能长成壮苗,用于繁殖种苗的草莓苗圃,在发苗期间要及时将匍匐茎定向理顺,配置均匀。 发出的新株用泥土稍压,促生新根。 三、清除杂草,防治病虫
2、 次。 2、草霉叶斑病草霉叶斑病又叫蛇眼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果实采收后才危害严重,病叶上开始产生紫红色小斑,随后扩大成 25 毫米大小的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色,中心部灰白色,酷似蛇眼。 病斑过多会引起叶片褐枯。 大量发生时会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造成植株抗寒抗病性降低。 防治方法如下:彻底清扫田园,将枯枝落叶烧毁或深埋。 初期发现少量病叶时应及早摘除,发病重的地块在果实采收后全园割叶
2、两头通风;三要在持续高温干旱时,采用小水沟灌进行湿润管理,使草莓在正常的温湿条件下及早地有效地进行花芽分化。 第三,要辅助授粉,控株控果。 草莓多以自花授粉为主,为了做到果大质优,一要在开花期每天上午 10 时至下午 3 时,进行人工授粉;二是每个大棚内放一箱蜜蜂辅助授粉;三要控制一定的结果量,一般每株只留果 20 个左右,多余的幼蕾、小果要经常疏理;四要控留分株,每株只留新繁殖的苗子 2。
2、0克;4 月中旬开花前再追一次花前肥,亩用复合肥10克;此外,在开花结果期叶面喷施 2 磷酸二氢钾液,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四、疏花疏蕾:草莓花序上先开的花结果好,果实大、成熟早,因此,草莓现蕾后要疏除瘦小的花蕾,以减少养分消耗,使果实个大整齐、成熟早、品质好。 疏掉 20晚弱花蕾。 五、防治病虫:开春后,地下害虫开始活动,若发现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危害草莓的根、茎时,可采取对策
2、病毒,且病虫害少,果实大,品质好,经济效益高。 4改单品种为多品种搭配栽培。 草莓是种极不易贮运的浆果,如单一品种面积较大,收获期过于集中,就会给采收、销售、加工造成压力,甚至造成大量霉烂。 因此,应适当采用适宜本地栽培的不同成熟期和耐贮运的优良品种。 每块地可栽植 23 个不同成熟期的品种。 地栽培上市迟、产量低,采用双膜覆盖栽培可明显提高产量,提早上市时间。 如用大棚或温室栽培效果更明显
2、气的接触,采前可采用塑料膜覆盖以阻止其接触,防止感染。 草莓为浆果类果实,柔软多汁,很容易受到损伤。 为提高草莓抗损伤的能力,草莓采收前可采用 氯化钙溶液喷洒或采收后使用同样浓度氯化钙溶液进行浸果。 采收时间。 一般在晴天和露水干后的早晨或傍晚进行采收,先摘先开花的果实,通常分次分批采收,一般每日或隔天采收一次。 采收成熟度。 按果实着色面积分为 1/4、2/4、3/4 和全部着色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