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
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由此推测出该地的经度。 :已知路灯杆高 15米,测得当时当地杆影 ,由三角函数可求出此时太阳高度约为 56176。 :由手机定位可知,当地地理坐标为( 33176。 36′ N, 113176。 20′ E),故 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 为 1
自主学习 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 的 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 ____ 速度快。 ,前 10min 走了 3km,停止 5min 后,又以240m/min 的速度运动了 5min 求。 ( 1) 前 10min 的平均速度。 (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合作探究 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 1. 实验原理;。
率,并记录在表格中。 [注意事项 ] 实验数据 : 实验结论 : 交流与 分析 : 请记录下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故障 及解决办法、对实验的改进意见、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等
) 方法集合 o A o GA A B GB B GB L2 L1 L1 分析: 杠杆第一次平衡时 )( 121 LGLG BA杠杆第二次平衡时 )()( 浮 221 LGLFG BA22)2()1(LLFGGAA 浮可得:式式22AAAAgVgVLLgV A 水22LLAA 水表达式: 水222LLLA 用刻度尺测出 L2
中,需要给计算机输入必要的数据,如插值等高距、光滑的拟会步距等。 必要时需对插值模型进行修改,其余的工作都 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数据计算还包括对房屋类呈直角拐弯的地物进行误差调整,消除非直角化误差等。 经过数据处理后,可产生平面图形数据文件和数字地面模型文件。 要想得到一幅规范的地形图,还要对数据处理后生成的“原始”图形进行修改、编辑、整理;还需要加上汉字注记、高程注记,并填充各种面状地物符号
你认为测量定值电阻时 ,怎样 减小实验误差。 ② 在本实验中进行多次实验和 “ 探究电流与电阻电压关系 ” 时的多次实验目的是否相同。 如果不同,请你分别说出这两次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③ 将上述实验中的定值电阻换成灯泡,用同样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 多测几组数据, 发现用这几次实验数据计算出的电阻,差别较大, 你如何解释。 三、课堂检测 电阻实验的原理是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同组的两名同学分别完成一次,并对比。 S2 实验记录表格 :(记录结果要有单位) 路 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实验进行中 …… 实验结论与分析: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1. 你的数
R/Ω 1 2 3 我来做。 次数 电压 U/v 电流 I/A 电阻 R/Ω 电阻平均值R/Ω 1 2 3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和导体中的 电流及导体两端的 电压 无关 多次测量的目的 : 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分析 论证 注 意 我行吗。 我要练 :将一根阻值为 12Ω的电阻线接入电路中,当通过其电流为 ,其电阻为 ___Ω,当通过其电流为 1A,其电阻为 ___Ω,当通过其电流为 0A
出示问题 连接本电路应注意什么。 ( 1)电源电压应高于小灯泡 的额定电压。 ( 2)开关应处于打开状态。 ( 3)滑动变阻器在开关闭合时, 应处于阻值最大位置。 ( 4)电压表、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 的接法、量程的选择要正确。 实验表格 实验次序 U(V) I(A) P(W)
1角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择是 ,求平均值 ,求平均值 10个 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10个 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 10,求得一个 1角硬币的 厚度 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刻度尺不能歪斜 ,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cm m cm m 三、实验与作图题 30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