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
1、着水稻秧苗播插机械日臻完善,水稻秧苗机械播插开始由试验、示范走向大面积推广应用。 如何提高秧苗机械播插质量,根据近两年的实践,水稻机插秧生产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机插秧秧苗素质。 无论是双膜泥浆法、双膜细土法、硬盘育秧及软盘育秧等育秧方式,秧龄须严格控制在 15。 做到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防止超秧龄影响秧苗素质和插后大田成活率。 机插秧面积大的,可根据插秧进度集中合理分批播种
1、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采用规格化育秧、机械化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适合机械栽插要求的秧苗培育、插秧机的操作使用、大田管理农艺配套措施等。 采用该技术可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节本增效情况:采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成本可降到 2025 元/亩,加上用油、用工等其他费用,机插秧总成本是每亩 40 元左右,比人工作业(大约育秧 32
2、制在 25,3 叶 1 心时控制在 20,见绿开始放风,后期加大通风量;二是水分管理,一般不缺水不浇,浇就浇透;三是养分管理,当 后,有可能有脱肥现象,立即追肥,叶喷生物菌,或每平方米追尿素 3040 克,同时喷施 30 克过石和 30 克硫酸锌,喷后立即冲洗,以免受肥害,当秧苗叶色转深,并生出新根时,带蘖下田,及时移栽。 3、边起边插秧,提高质量。 起秧时少伤根,或不伤根
1、、灌方便的菜地或旱田地,稻田秧床应选择地势较高的田块。 秧床要整平整细,颗粒不能超过直径 2 厘米,秧床宽度 米、长度30 米左右为宜,每 667 平方米秧床上施磷酸二铵 10 千克、尿素 5 千克。 1 厘米筛孔的筛子过筛,按每盘 克准备,底土占 2/3、盖土占 1/3 备用;选择腐熟的猪粪或牛粪进行过筛,将准备好的育秧底土与过筛的腐熟粪按 41 的比例均匀混拌,拌完后进行调酸,堆积待播。
、扶起倒苗。 应及时将灌护苗水时,引起的倒苗扶起,使其直立生长。 二、灌护苗水。 在水稻插秧后至返青期灌护苗水,水层为苗高的三分之二,可以保护苗不被风吹倒,不使稻苗萎蔫。 三、防止冻害。 注意听天气预报,当气温接近摄氏零度,将有霜冻发生时,必须为水稻苗灌深水,从而保护水稻苗不遭受冻害。 四、插秧后的灭草。 插秧后 3,当秧苗返青后灌 3 厘米的水层,进行灭草时,采用药剂灭草,即每亩水稻用
1、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采用规范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的水稻移栽技术,其中规范化育秧是实现机械化插秧的关键,常用的方式有硬盘育秧、软盘育秧、双膜切块育秧三种育秧方式,只是育秧材料不同而已,目的都是围绕适合机械栽插,培育合格的壮秧健苗。 我省的育秧技术要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规格播种硬、软盘育秧的铺土、洒水、播种、盖土四道工序,采用机械播种流水线一次性完成。 营养土要求播前培肥熟化过筛,粒径不得大于
1、035 天,叶龄 3,根数 910 条,根长 4 厘米以上,盘根好,茎粗 米以上;第 1 叶鞘长 米,第二叶鞘长 45 厘米;第 1 叶长 1米,第 2 叶长 46 厘米;百株地上部干重 3 克以上;外观叶色浅绿,苗茎扁宽、叶挺、有弹性。 苗高 1215 厘米。 5%以上,发芽势 85%以上,发芽率 95%以上,含水量 15%以下。 在选种前晒种 23 天可提高发芽率 5%10%。
1、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具有省工、省水、省肥、省秧田、省成本、增产、增收的特点。 据调查,一般田块增产 5%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但个别农户效益不好,没有充分发挥该项目技术的增产、增收潜力。 其原因如下:(1)育秧不规范:一是床土准备不充分,质量不达标。 部分群众直到落谷前匆忙选用沟旁路边或大田表土作床,以至床土瘠薄,肥力水平较低,粗细不匀,草籽较多,造成苗床的杂草、杂质
1、要包括床土准备、苗床准备、种子准备等。 采用该技术可以减轻人们田间劳动强度,实现水稻生产的高产稳产,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1育秧方式机械化插秧育秧常用的方式有双膜育秧、软盘及硬盘育秧 3 种。 这些育秧方式的显著特点是密度大、省秧田、秧龄短、秧苗成毯状。 要求播种均匀、出苗整齐、根系发达、茎叶健壮、无病无杂。 2育秧前期准备21 床土准备床土宜选择菜园土、熟化的旱田土
1、稻机插秧特点1、机械性能更佳。 六十年代的插秧机是针对洗根秧苗的特点研制的,机插时,秧爪不能控制自如,影响了栽插的均匀度,勾秧率、伤秧率高,栽插质量不高,不能适应水稻生产的要求。 现在推广的 扶式插秧机,速插秧机,都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结合我国水稻生产实际,优化设计,开发生产出来的,具有机械的可靠性、适应性、稳定性,作业性能、作业质量和作业速度大大提高,完全满足现代农艺要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