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
2、有机肥和化肥比例全年施入茶园中的有机肥和化肥中主要营养成分比例一般为 7:3。 严格控制化肥施用量,幼龄茶园中,氮、磷、钾的比例以 1:1:宜。 无公害茶园宜使用的农家肥料主要有堆肥、家畜粪尿、厩肥、绿肥、沼气肥、秸秆、泥肥、微生物肥料、尿素、硫酸铵、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硫酸钾、氯化钾及茶树专用肥等。 三、科学施用基肥和追肥茶园基肥一般在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后施用,宜早不宜迟,施入土中 20米。
2、右的新梢萌发得较早,生长较快,等大部分新梢达到乌龙茶采摘标准时,这一部分芽叶已长至驻芽 5 叶以上,影响了鲜叶质量的提高。 因此,应在采后的 710 天左右整面,以剪去早发和徒长的突出芽头,平整树冠。 整面后一断时间再对小部分突出芽叶待其长至 1 芽 2 叶时用手采摘,做高档绿茶。 由于其它大部分芽叶此时正处于萌发阶段,手采不会对其造成损伤,这样既平整了冠面,又提高了经济效益,一举两得。 2
2、作为改建绿色茶园的对象。 二、茶园改造。 对选准的衰老茶园视其衰老程度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 园相较好,因采管不善造成未老先衰的茶园以重修剪为主,结合改土重施基肥以复壮树冠,扩大采摘面,提高发芽密度达到高产优质。 园相较差病虫害严重的茶园应采取台刈的方法进行改造。 对通过过重修剪或台刈剪下的树枝、树叶要及时运走,并集中烧毁,以减少病源和害虫。 三、茶园管理1、适宜的土、肥、水管理。
2、种应早追,迟芽种可适当晚追,最迟不能超过 3 月 10 日。 催芽肥用量应占全年追肥量的 50%以上,每 667 平方米施茶树专用肥 2530树修剪是栽培中最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 多年来,每年春茶前对茶树进行一次轻修剪,已成为茶树栽培的一项主要措施。 但春茶采摘前修剪,新梢萌动将推迟 7 天左右,减产 5%10%。 因此,除发生冻害的茶园,要及时将冻口以上的枝剪除外
2、灌一次透水,使苗床土壤湿润,以减少起苗根系损伤。 起苗时根系带土,带土移栽,适当深栽(埋没根颈处为适度),不露须根,舒展根系,适当压紧,浇定根水,基部盖松土,铺草覆盖。 3、幼苗期管理。 勤锄草、勤浇灌,施薄肥,及时防治病虫,以达到保苗、齐苗和壮苗。 幼龄茶园须人工锄草,禁用化学农药,年除草 4 次,对多年生茶苗,尽可能先在苗际 30 厘米范围内用手拔草,防止松动茶苗,影响生长
2、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一般在春茶萌动前十五天左右施入,根据其生长周期按少量多次施肥原则进行。 、病虫防治:根据虫情,推广生物农药防治病虫。 针对绝大部分茶园虫害为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毛虫、叶螨类、黑刺粉虱等,可采用“天王星”、“印楝素”、“鱼藤酮”、“绿晶”等生物农药对症防治。 、及时除草抗旱:采用人工或农机具清除杂草,切忌不可用牛犁,防止茶园荒草,可采用化学除草。 旱时充分利用塘、堰
2、由上海复旦大学研制开发并由苏州农凯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复旦复农(复旦号)氨基酸微量元素配方肥料可作叶面肥,在有机茶园中喷施,喷施后可使春茶提早天开采,能使名优茶产量增加以上。 三、茶树修剪。 当前需要进行茶树修剪的茶园指尚未投产的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和去冬今春遭受严重冻害并致使部份嫩枝嫩叶冻死的茶园。 幼龄茶园的定型修剪每年惊蛰前后进行一次,分三年完成。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季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 60以上,是一年中名优茶生产的关键季节,自然品质最佳,经济效益最好。 为争取今年茶叶丰收,实现新的目标,春茶期间茶园管理主要技术是:一、巧施春肥。 常言道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 冬肥是全年增产的基础,春肥是当年增产的关键,施春肥必须因地制宜,适时进行,用量时间及要求,应视其不同茶园灵活掌握,一般幼龄茶园亩施专用肥,复合肥 1525 千克
2、不会大量淋失,施肥效果反而会更好。 看土就是根据土壤特性来施肥,酸性土的茶园,最好不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 中性土的茶园最好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 砂性重的茶园应多施湖泥、塘泥、猪圈粪等。 土质粘重的茶园应多施草灰、羊圈粪、兔粪等。 看树就是根据树的品种和长势来施肥。 早芽种要早追,迟芽种要晚追。 看肥就是根据肥料特性来施肥,碳酸氢铵易恽发,应该深施盖严,边施边盖,也可与过磷酸钙混合施用
2、象,作到针对性用药。 是合理用药的关键。 如防治黑刺粉虱一定要在幼虫盛孵期施药;保护天敌应避开寄生性天敌羽化盛期施药;避免残毒则要严格遵守施药的安全间隔期。 药量和用药次数。 使用最低有效浓度、用药量和最少的有效次数,才能符合经济、安全、有效的要求,才能省药、省工、省成本、减少残毒,有利天敌。 切忌随意加大药剂浓度和用量,切忌盲目施药。 根据农药的剂型、茶园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