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2、房内要轻轻走动,严禁驱吓苍蝇。 用较好的粪料养殖种蝇蛆,以保证有足够的雌性种蝇。 解决了以上问题,要想让苍蝇多产卵是很容易的。 问题三:正常养殖情况下,蝇蛆是长大成熟后才爬出粪堆,但在养殖中,有的还未长大就爬了出来,一大堆小蝇蛆在粪堆上来回乱爬,不愿钻入粪堆中吃食物。 解决办法:出现这种问题,一是粪料中的温度太低,粪料温度低于 27时,蝇蛆就很难吸收粪料中的养分了,再有粪料不新鲜或发酵过头
2、采食量却占到全天的 60%70%。 因此,夜间一定要添加足够的饲料,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更是要利用夜间气温较低的特点进行饲喂,以提高采食量。 (3)贪食性:肉兔胃的容积大,胃壁较薄,收缩力差,所以对于生长兔来说,贪食过多适口性好的饲料可以诱发消化不良甚至腹泻,这也是造成兔子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定时定量,避免过食,可使断奶幼兔腹泻减少 1/3到 1/2。 三、兔子常喂的饲料。
2、堆时,可采用摊晾或加水的办法进行调节。 温度:发菌温度过高或过低。 后发酵不彻底,导致播种后堆温升高;播种前料温没降至 30以下;发菌期棚温过高等均会造成高温“烧菌”。 棚(料)温低于 8以下,菌种也很难生长。 虫害:受螨、线虫等害虫的危害。 当每平方米虫口密度达 50 万只时,会使菌丝断裂、萎缩、死亡。 要严格发酵工艺,尤其是后发酵;对覆土要进行消毒。 覆土后菌丝徒长。 菌床覆土后
1、生杂菌感染1、原因:培养料灭菌不彻底。 表现为整个培养袋上都长出均匀的杂菌菌落,或培养袋被刺破而使杂菌侵入形成圆形扩散的菌落;接种过程不规范。 表现为长出的杂菌通常只在袋口周围,且菌丝稀疏;菌种本身带菌。 表现为菌种所到之处均有杂菌;场地条件差或利用消毒不彻底的老菇房。 表现为培养袋上出现无规则杂菌菌落。 2、对策: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培养料。 对质地坚硬、颗粒粗细不均的原材料进行过筛处理。
1、鲍菇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 2227,最适温度是 25左右,高于 30时菌丝生长不良。 杏鲍菇是恒温结实性菇类,温差过大,不利原基的发生,出菇温度为 1018,最适温度 1216,低于 8不会现原基,高于 20容易出现畸形菇,还会发生病害,引起死菇、烂菇。 子实体生长温度为 1021,最适温度为 1018。 对温度的掌握,因菌株不同而异,在引种时要特别注意了解菌株的特性。 袋发满后,维持 7
1、、发苗后期南丝生长缓使,迟迟不满袋1、原因(1)袋内透气性差,缺氧,多见于培养料含水量过大,料碎袋实或袋两头扎口太紧。 (2)温度偏低,菌丝生长慢或停止生长。 2、对策(1)配料时调节料水比为 1:(碎料与颗粒料混配,装袋不要过实。 菌丝长入料面 3袋两头扎绳解开,松动袋口,透入空气,或采用针刺孔通气补氧。 (2)保持适温培养,培养室内温度一般不应低于 18,以 22宜。 二
)选择使用菌龄短,菌丝体生长浓密、无杂菌感染的菌种。 接种时,用种量要大,一般一瓶栽培种接种 6。 菌种不要钩得过细,菌块越大越好,放菌种的部位,温度要在 35C 以下,菌种要尽量放在袋肩部。 (2)培养时,温度要保持在 22C 以上,26C 以下。 菌袋堆码时,袋口不要互相接触和与墙壁接触。 加强通风换气,降低培养场所内的湿度。 (3)出现杂菌感染的菌袋,要及时拣出,不等杂菌长满袋
量高、易储藏的食用菌,根据产品质量分为黄背木耳和白背木耳两种。 毛木耳产品在国内销量巨大,如加工成耳片、耳块和耳丝等可出口。 但菇农在毛木耳菌袋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菌丝不生长,或生长不良及出耳产量低等情况,本厂接到全国各地菇农的多个求救电话,现一并解答如下:【1】菌种不萌发接种后菌种块不萌发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菌种菌龄太长,菌种内含水量偏低,袋内温度偏高,放入菌种部位的温度在 45C 以上,
1、鲍菇是我国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食用菌种类之一,其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但在杏鲍菇生产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给菇农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必须要给予重视。 一、菌袋污染造成大部分菌袋污染的直接原因是灭菌不彻底。 在适宜的水分、温度条件下,菌袋内没有被杀死的杂菌开始繁殖,开始星星点点地分布在菌袋上,后来扩展成片。 导致灭菌不彻底的原因:(一)拌料时培养料没有吸透水
菌早期切除进入发酵室 3 日内,如发现个别菌袋表面出现点状霉点,属未形成孢子的轻度污染,可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左手持菌袋倒置,右手持切除工具(直径 1 25 厘米左右的薄铁管,事先烧灼杀菌),打开菌袋用薄铁管对准污染切割,霉菌即顺管内排出,然后将菌袋封妥继续培养,成功率可达 90%左右。 重新杀菌再利用1、进入发酵室 5 天内,其他管理正常,如果发现 70%以上的菌袋,种块不萌动,也没有杂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