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
直位移。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1 水平测斜仪 XB338A 型 台 2 2 水平测斜仪 XB338B 型 台 2 3 电子水准仪 拓普康 DL101C 台 2 4 电子水准仪 天宝 DINI12 台 2 5 剖面沉降压力计测试仪 JM910 台 4 石武客运专线 SZ1 标沉降观测方案 9 3 沉降变形测量 沉降观测技术依据 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T899); 2
差作为精度指标。 在实际工程中,一般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可根据设计、施工要求,按上表规定选取适宜的精度级别;地基基础为甲级的建筑及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沉降监测工程,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20规定的建筑地基变形允许值,估算沉降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按上表确定精度级别。 沉降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可按下式计算: ( 4) ( 5) 式中, 为沉降量 的观 测中误差,
任务设置) 下设沉降观测测量队(根据各自管区施工任务设置) 3 测量仪器的搬运与贮存,按集团公司《检验检测设备搬运、防护和贮存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办理执行。 五、 各级沉降观测负责人职责 项目 部 沉降变形观测测量队职责 ( 1)全面负 责本项目沉降观测的实施与组织管理和培训工作。 ( 2) 负责本项目 部
责任人,各级技术部门是本单位的 4 沉降工作主责部门。 1. **公司经理部工程部是本 隧道 沉降观测工作的主责部门,负责全 管 段的沉降观测管理工作。 负责收集和审核各工区的沉降观测资料,管理、督促各工区的沉降观测工作。 2. 各工区技术室负责管段内沉降观测桩的埋设、测量,以及数据整理与分析,并定期对所使用的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核测量。 须按时将观测成果上报公司经理部工程部。 第 五 章
(观测高差) ( mm) 累计沉降数 (mm) 备 注 1 ○ 1 轴交 ○ E轴 0 5 2 ○ 2 轴交 ○ H轴 0 5 3 ○15 轴交 ○ A轴 1 5 4 ○40 轴交 ○ H轴 0 3 5 ○47 轴交 ○ E轴 0 5 6 ○47 轴交 ○ L轴 0 5 专职测量员: 观测记录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旁站监督 人: 年 月 日 建筑物沉降观测、变形观测测量记录(续表)
设计值 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9 (二) 沉降观测的内容 桥墩 、 桥台 、涵洞 各个施工阶段 的垂直沉降。 (三)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1. 桥梁 (1) 桥梁工程的每个墩、台均要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志应尽量靠近地面(水面)。 (2) 桥墩: 墩身观测标埋 设,当墩全高大于
Δ 允许 : L≤ 50m为 10mm; L> 50m为 L/5000或 20mm。 1 对于一座桥不仅要进行单个墩台的沉降分析,同时也要对全桥作综合评估,控制相邻桥墩的不均匀沉降。 当桥长很大时可根据地质情况和施工进度划分部分区段。 2 对于单一墩台的观测数据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归纳、 分析:架梁之前、架梁后至铺设二期恒载前、铺设二期恒载后至钢轨锁定前、钢轨锁定以后。 综合评估时,对于预制梁桥
水平位移 变形 观测 等。 填筑期间和填筑完成后应对路基沉降变形进行连续监测,并保证荷载稳定条中铁四局宁杭客运专线 第四分项目部 7 件下观测 6 个月以 上 ,根据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达到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以确定轨道结构施工和铺轨时间 ,同时作为竣工验交时控制工后沉降量的依据。 : 每 100~ 150 米设一个监测断面,桥路 、路涵
身观测标埋设,当墩全高大于 14m 时(指承台顶至墩台垫石顶),需要埋设两个墩身观测标;当墩全 高小于等于 14m 时,埋设一个墩身观测标。 墩身观测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部高出地面或常水位 ;当墩身较矮,梁底距离地面净空较低不便于立尺观测时,墩身观测标可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 3)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徐变变形观测可每 30 孔选择 1孔进行
就是指横向水平位移。 我们采取的横向水平位移监测方案是:在平面基准点及工作基点采用混凝土制作的观测墩,观测墩选在地基稳固、便于监测且不受影响的地方,观测的仪器采用全站仪,测量各位移观测点的平面坐标 X、 Y,分析观测数据,绘制位移变化曲 线。 观测时间直至工程竣工验收,移交使用单位。 4 、测量精度指标与观测仪器的选择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行规范国家中对建筑物沉降、位移观测的各项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