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
说一说表格表示的意思以及其相对应的数。 4. 列一列,说一说 学生根据表格 , 独立列出乘法算式,再请个别学生说一说他是怎样列式的,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在黑板上。 5. 想一想,说一说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乘法算式,发现了什么。 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总结,引出主题(板书: 4 的乘法口诀) 二、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编
- 4= 3+ 4= 3 3= 5 2= 2 4= 4 1= 1+ 4= 4 4= 5+ 1= 2 3= 15- 6。
安全的把这只小狗送回去。 看看谁是先把小狗送回家的人。 ○里填上〉、〈或 =。 2 4○ 6 5 3○ 12 3 9○ 30 2 7○ 15 5 5○ 10 8 3○ 16 6 2○ 3 4 3 6○ 2 9 5 7○ 5 6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注意区分大于号和小于号,认真 填写) :天冷了,赶快给小朋友们戴上帽子吧,看
) (12 25) 4○ 12 (4 25) (5)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的结合律。 4.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启发学生:( a b) c= a( b c) 教师说明: a、 b、 c表示的是大于 0 或等于 0的整数。 练习:根据运算定律 ,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0 6
学过 程设计了“导学达标 —— 探究释疑 —— 拓展延伸 ——内化迁移”四个基本环节。 导学达标: 在这个环节首先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案完成情况,针对预习中存在的问 题进行点拨。 然后由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最后再解读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让学生带着目标和问题展开本节课的学习。 [来源 :Z167。 xx167。 k .Co m] 探究释疑: 这一环节一共设计了两 个探究活动。
问题 2 水库的水位平均每小时下降 3厘米, 2小时上升多少厘米。 解:- 3 2=- 6(厘 米) ② 答:上升 6厘米 (即下降 6厘米 ). 引导学生 比较①,②得出: 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结论,应用此结 论 , 3 (2)=。 (3) (2)=。 (学生答 ) 把 3 (2)和①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 数“ 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 2”
程. [来源 :学科网 ] 二、转化的思想 转化是解数学题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转化 思想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基本 思 想,就解题的本质而言,解 题 即意味着转化,即把生 疏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把抽象问题转化为特殊问题,把复杂问题转化为低次问题,把未知条件转化为已知条件,把一个综合问题转化为几个基 本问题,把顺向思维转化为逆向思维等等. 例 2 化简: 5)( wzyx 6)(
1)小组合作交流 —— 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 2)指名汇报。 师小结整理如下:要判断 350 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 18≈ 20 22≈ 20 20 20=400(个) 所以, 350 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 18≈ 20 22 20=440(个) 所以, 350 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一: 22≈ 20 18 20=360(个) 所以, 350
一开始我就利用主题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相同加数,感受几个几相加的加法算式。 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 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是观察情境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揭示出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相同数量。 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计算“有多少人跳绳。 ”,列出一些加法算式
负 ) 7 4=28 ( 把绝对值相乘 ) 所以 ( - 7) 4=- 28 注意: 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 符号 ,在确定积的 值 例题解读 (1) [ ( ) ( ) ] 34(2) | | [ ( )] 252解 :原式 = 23 [ ( ) ( ) ] 34= ( ) 3423= - 2 解 :原式 = 252= 25 252= 51小试牛刀 ( 1) 6 ( 9) ( 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