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 • 2. 说一说加点词的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 侣鱼虾而友麇鹿 • • 3. 说一说下边两句是什么句式: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而今安在哉。 整体感知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3.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客-悲观 苏子-乐观 一 (1) 月下泛舟 乐 二 (23)
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也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叹。 后赤壁赋 宋苏轼 初品美文 再品美文 三品美文 翻译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后 赤 壁 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
巢 黄泥之坂 而登 舟 而 乐 之 有孤鹤 相 答 予舟而 西 也 叹曰 客去 薄 暮 之夜 安所得酒乎 顾 笑 谋诸 妇 子 不时之需 11.(复游于赤壁之下) 谗岩 请找出第一段中写景的句子,景色有什么特点。 作者的心情如何。 题为赤壁,可这里写并不是赤壁。 为什么。 平静的乐 黄泥 坂 的初冬月夜,景色清朗,静谧宁馨。 良宵、美酒、贵宾、佳肴,使夜游赤壁的兴致更浓, 为游赤壁作铺垫。
,畴昔 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道士 顾 笑,予亦 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 有孤鹤,横江 东 来。 翅如车轮, 玄 裳 缟 衣, 戛然 长鸣,掠予舟而 西 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 “ 赤壁之游乐乎。 ” 问其姓名, 俛 而不答。 呜呼噫嘻。 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道士 顾 笑,予亦
ǎoh232。 l237。 qiǎo li225。 ozhl jīngshīshu242。 qi225。 o piān p225。 o fy243。 u z224。 ng j237。 ji232。 本文押韵比较自由,只有个别散句不押韵。 请在文中标出押韵字并体会换韵情况。 一段 间 天 然 仙 四段 往 长 二段 桨 光 方 瞬 尽 慕 诉 缕 妇 主 取 三段 稀 飞 诗 月 色 竭 适 昌
空 雄 酌 藉 白 鹿 属 粟 穷 终 风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或活用现象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 凌万顷之茫然。 ( ) 渺渺兮予怀( )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 侣鱼虾而友麋鹿( ) 正襟危坐( )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 方其破荆州( ) 夫水,智者乐也。 ( )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 )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倒装句 名作状 意动用法
什么句式 ?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齐声朗诵第一自然段,思考: ,写了哪些景物。 ,举杯诵诗生出怎 样的快感。 分析: 清风、白露、月色、水光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冯虚御风,羽化登仙 澄清幽美之景 ,月夜荡舟之举 ,融入了作者陶然于自然怀抱中的惬意情怀 . 景物 : 图景 : 快感 : 情感 : 内容分析(一) 齐声朗读第二段,思考 :
音 , 读对句读 , 读清节奏; 勾画圈点:勾画重要之处 、 欣赏之处及不懂之处; 理清线索:提问本文有什么线索。 可分为几部分。 (情感线索:乐 —— 悲 —— 喜 三部分) 四、细读课文,局部强化 乐 ( 第一自然段 ) ① 设疑:苏子因何而乐。 从哪可以看出。 ② 细读:反复诵读美言佳句 , 揣摩苏子的感情 , 体会景与情的初步联系 ③ 互问:提问不懂之处 , 师生共同解答 泛舟游玩 —
第一段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情。 景 情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东山,徘徊斗牛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美 乐 第一段写了乐情后,第二段为何转入写悲情。 作者是如何来描写箫声的。 (想象、夸张、比喻) 第三段客人因何生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