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枯病
水稻赤枯病
1、状又称铁锈病,俗称熬苗、坐裸。 有下面三种在型:(1)缺外型赤枯在分蘖前始现,分蘖末发病明显,病株矮小,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叶片狭长而软弱披垂,下部叶自叶尖沿叶缘向基部扩展变为黄褐色,并产生赤褐色或暗褐色斑点或条斑。 严重时自叶尖向下赤褐色枯死,整株仅有少数新叶为绿色,似火烧状。 根系黄褐色,根短而少。 (2)缺磷型赤枯多发生于栽秧后 3,能自行恢复,孕穗期又复发。 初在下部叶叶尖有褐色小斑
防治水稻赤枯病4招见效
1、 招见效水稻经过良好的前期生长后即进入中后期的生殖生长阶段,加强本阶段的田间管理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有着极大的关系。 那么,如何做好水稻生长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呢。 一、适时烤田烤田一般应在水稻对水分反应不敏感的时期进行,即在分蘖后期到幼穗分化初期比较适宜。 操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即苗足苗旺的适当早烤;泥脚深,有徒长现象的要烤重些,反之则轻些;保水不良田,不宜重烤;盐碱水田一般不能烤田。 二
水稻赤枯病的防治
稻赤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俗称“红僵苗”、“铁锈病”。 近年来该病在各地发生加重,一般受害田减产 1。 该病一般在秧苗移栽后 10开始发生,病程短的 1 个月左右,长的达两个月。 症状为秧苗迟迟不返青,或返青后生长不良,僵苗不发,甚至发生死苗。 病株地上部分矮小,分蘖减少或不分蘖。 开始时叶色浓绿,以后下部叶片沿中脉出现赤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致使整张叶片干枯、变焦,远望像“火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