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控技术
2、端孢霉毒素中的 B 族毒素是一种致人呕吐,动物流产的毒素,B 族毒素有两种:一是镰刀菌烯醇(一是脱氧镰刀菌烯醇(因此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的问题也关系到食品安全的问题。 我国麦区的赤霉病毒素存在着明显的分化,我国小麦赤霉病的致病菌种群问题。 很多专家都研究过我国赤霉病的致病菌,都认为是禾谷镰刀菌种(随着研究的进展和种的概念的扩张,禾谷镰刀菌不再是一个种,而是一个具有 11
葡萄赤霉病的防治
2、色霉层。 此病全年有两次病高峰,第一次 5 月上旬至 6 月上旬,开花期至谢花期,主要危害花穗,此时危害最重,但发病期短约 10 天左右,谢花后即不发病;第二次在 8 月上旬至 9 月上旬,果实着色至成熟期,主要危害成熟果实,如干旱年份二次发病较轻,花期阴雨潮湿,果实成熟期雨水过多,或久旱遇雨,引起裂果的情况下,更易发病,浆果大量腐烂,损失严重。 葡萄在贮藏期间也易发生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