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蜂
2、特点,以人为的方式使赤眼蜂载杀虫菌,制成产品施放田间,赤眼蜂在寻觅寄主卵的过程中将杀虫菌散布到寄主表面,具有蜂灭卵、菌灭幼虫的双重功效。 凡是载菌赤眼蜂寻觅过的卵块均有杀虫菌遗落在卵面。 玉米螟幼虫孵化时有先吃开卵壳的习性,可使幼虫感染。 幼虫感染后死亡比较快,仅有一部分达到三龄,也就是在害虫达到三龄前被杀死。 这种方法使菌制剂的使用达到了最为节约、效能最高的水平。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双城市对 40 万亩玉米田进行安装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小“蜂卡”,蜂卡里的赤眼蜂将对目前较严重的玉米螟生物灾害进行有效的抑制,并能挽回玉米损失 4800 万斤,增收 1920 万元。 据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一种生物防治技术,具有安全、无毒、不污染环境,使用方法简单、省工、防治成本低、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等优点。
1、4 岁的吉林四平市平西乡农民小王这些天很兴奋,他家种的 60 多亩“脆王”鲜食甜玉米 7 月上旬就抽穗开花了,到 7 月底就能采收鲜穗。 “公司收购后加工成甜玉米粒,供给奥运会。 ”小王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这 60 多亩甜玉米长在一眼望不到边的青纱帐深处,周边只住着小王一家人,没有工厂和别的什么设施。 小王告诉记者,2006
1、眼蜂是自然界一类寄生性天敌,在天敌的种类中,它最小,体长只有 米,因为它的复眼是红色,所以叫赤眼蜂。 赤眼蜂在自然界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广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等二十多种,有些种类在自然界控制害虫率达 10%以上。 我们现在应用的防治玉米螟的赤眼蜂是松毛虫赤眼蜂,它是人工释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最高的峰种,一般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始期
2、。 主要是根据苹果卷叶蛾的趋光性、趋化性,利用黑光灯或糖醋液盆或诱芯从 5 月上中旬开始诱集成虫,当连续诱到成虫时则为放蜂时间,或由化蛹进度来确定放蜂时间(生产上一般采用这种方法,化蛹率在 20往后推迟 10 天则为放蜂时间)。 大连地区近 3 年在果树上第一次放赤眼蜂的时间:2005 年在 6 月 20 日,2006 年 6月 12 日,2007 年 6 月 14 日。 蜂卡分两次投放